【印巴冲突】被俘机师两段影片 触发两国“口水战”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具争议的喀什米尔(Kashmir)一带爆发冲突,当中一名曾被巴方俘虏的印度机师阿比南丹(Abhinandan Varthaman)成为两国媒体“口水战”的焦点。
巴基斯坦两度发放阿比南丹的短片,片中机师赞扬巴方专业。惟印度媒体对此甚为不满,批评巴基斯坦有违国际法,更指短片是该国威迫之下拍摄。
印度与巴基斯坦上周三(2月27日)在喀什米尔“实际控制线”(Line of Control)交界发生空战,印度空军中校阿比南丹驾机越过界线后被击落,并跳伞降落于巴控喀什米尔地区。
巴基斯坦国营广播电台(Radio Pakistan)同日公布他被俘虏和受审画面。阿比南丹在片中礼貌地拒绝盘查人员关于其任务细节的提问,并表示自己受到巴基斯坦军方良好对待。
印媒:巴方虐待战俘
惟片段中阿比南丹被蒙住眼睛,脸上有血,而且他全身被绑,无法动弹。印度媒体对此大为反感,并马上炮轰巴基斯坦违反国际法,特别是《日内瓦公约》(Geneva Conventions)有关战俘待遇的条款。
《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列明除一些基本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保障外,根据第二部第13条列明,战俘应免遭“侮辱与公众好奇心的烦扰”;第17条则列明战俘受审时仅须告知姓名、等级、出生日期和番号等资料
印度不少媒体执住条款大肆报道,称巴方在社交平台公布影片令被俘机师成为公众焦点,做法或有违公约;影片中的机师血流披面,也成为印度媒体鞭挞巴基斯坦违反人道对待战俘的理由。尽管机师也曾自称是:“他们(指印军)(从愤怒的人群中)救了我。”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其后兑现承诺释放被俘机师,但事件仍未告一段落。原因之一是释放计划较原定推迟数小时;其次是巴基斯坦电视台在正式移交阿比南丹前,放映另一段自述片段,称自己被巴军从“暴民”手中拯救,形容巴基斯坦军方非常专业,令他印象深刻,并批评印度媒体经常夸大事实和误导读者。
印度传媒在阿比南丹回国后马上“还击”,例如半官方的印度报业托拉斯(PTI)引述消息称,移交计划推迟是因为巴基斯坦要求机师拍片才肯放他归国;《印度时报》(Times of India)亦引述官方消息称,阿比南丹曾透露被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拘留其间被迫大玩“心理游戏”,报道又指巴方的“精神虐待”未能击倒阿比南丹。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