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红会】利曼双城恩怨交缠历百载 如今同是天涯沦落人

撰文: 陈智深
出版:更新:

英超今晚上演经典“双红会”利物浦对曼联,这戏码近年虽稍为褪色,无论是高普接手后百废待兴的利物浦,还是在云高尔麾下未寻回灵魂的曼联,其实力和号召力都已不如往昔。可是从英格兰以至全球足球文化而言,“双红会”仍是竞争味最浓、气氛最激的“英格兰打吡”。

双红对决在很多球迷心目中,其气氛及激烈情度,仍然冠绝英超。(GettyImages)

利物浦与曼联的恩怨情仇,从来不只是足球。

两个均是位于英格兰西北地区的城市──利物浦与曼彻斯特,两市相距仅35英哩。过去数百年来,两市一直处于竞争状态;亦正因长期处于对立,才导致两大球会在球场上亦拼过你死我活。

两个城市的竞争,源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代,当时利物浦是英格兰北部一个极为繁荣的港口,跟欧洲各国及西印度群岛之间建立起贸易关系,当中主要是糖和奴隶贸易,其中全国八成的奴隶贸易也是由利物浦控制。至于同期,曼彻斯特亦因为工业革命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纺织业发达,令曼市变得生气蓬勃。

曼彻斯特运河开通后,利、曼两市之间积怨进一步加深。(网上图片)

当时来自曼彻斯特的纺织制成品,以及曼彻斯特工厂所需要的原材料,都必须依赖利物浦的港口才可进出英国。本来一个市场是全英最大的贸易输出港, 一个市是英国纺织工业中心,两者互相补足,仍然定位清晰。

其后,奴隶贸易开始式微,令利物浦市开始衰败;利物浦港口为经济利益突然单方面向曼彻斯特的进口商提高关税,惹怒整个曼彻斯特市。曼市为解困,于1894年无惧利市商界阻挠建造了一条运河,直接通向大西洋而不经过利物浦。利市失业率持续飇升,双方积怨加深。

利、曼两市宿怨连年,两方球迷亦斗足几十年,就算谢拉特(中)等传奇球员已退下,气氛仍不减当年。(GettyImages)

除了城市定位,两市文化亦有别,利物浦市内以爱尔兰移民为主,天主教徒较多;曼彻斯特则以基督教为主;两个城市的文化存在极大的分野,因此在不同层面上,两市间对立关系进一步深化。

由于英国人足球文化如此深厚,任何恩怨都可以带上球场上了断,利物浦与曼联亦不例外。双方第一场对决,亦是在曼市运河诞生的1894年发生,当时利物浦以2比0战胜曼联前身纽顿希斯(Newton Heath F.C.),揭开了至今193次双红会的序幕。

费格逊掌帅年代,曼联战绩完全压倒利物浦。图为当年曼联队长布鲁士(左)对抗利物浦前锋科拿。(GettyImages)

两军此消彼长 彷如城市命运缩影

其后英超年代来临,在费格逊爵士带领下曼联取得空前成功,而利物浦则一直未能染指联赛锦标,仅在杯赛偶有佳作,不过两军球迷仍然为谁是英格兰最伟大球会而争论不休,仿佛就是两个城市过去百年来的缩影,一直在争取成为首都伦敦以外,英格兰第二大城市的宝座。随著工业和航运业双双式微,两市开始思考如何寻找新定位。曾拥有披头四的利物浦,希望以文化作招徕;曼彻斯特市则志切成为商业城市。两市更思考通过合作,一起巩固在英格兰西北部的势力,务求能与伦敦分庭抗礼,两市恩仇暂时稍为冲淡。

以历史计,双方无疑是英格兰最成功的球会,两队合共赢得38次顶级联赛冠军及8次称霸欧洲,但命运注定两支球队永远面对此消彼长的宿命。 曼联在1950至60年代攀上第一个高峰时并取得首次欧洲冠军时,利物浦却一度降落乙组;直至利物浦于1970至80年代横扫欧洲,却输到曼联沦落次级联赛。

回看近十年英超,金钱足球擡头,车路士、曼城等列强乘势而起;曼联踏入后费格逊时期,与利物浦仿如同是天涯沦落人,“双红会”褪色之说亦不胫而走,两支球队的命运,仍然与其城市失落的一面相互紧扣。

从足球角度出发,两者仍然承传最传统英格兰足球文化,未完全被金钱的铜臭味所污染。就算两军招牌人物谢拉特和杰斯已不复见于场上,两队球迷仍然希望球队能打出风格,注入激情,不甘于“双红会”沦为褪色大战。

今晚,且看谁的红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