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跨性别人士带到阳光下 印度设计师的“彩虹纱丽”

撰文: 杨紫微
出版:更新:

在印度,跨性别人士是一个禁忌。不受社会接纳和承认,人们都避之则吉,成为嘲弄的对象亦是平常事。不过,在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Kerala)的一名设计师打破性别枷锁,邀请跨性别人士作纱丽(sari)模特儿。

在保守的印度社会中,用跨性别人士作模特儿可谓一大突破。(网上图片)

奈尔(Sharmila Nair)设计的纱丽系列名为“Mazhavil”,即是彩虹的意思。奈尔将系列献给以彩虹旗为代表的跨性别人士,又透过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团体“Queerala”找到没有拍摄经验的梅农(Maya Menon)和萨维特里(Gowri Savitri)披上她设计的纱丽。

设计师奈尔(中)及两名跨性别模特儿梅农和萨维特里。(网上图片)

奈尔表示,她受到喀拉拉邦政府的新政策启发而希望为跨性别人士做些事。喀拉拉邦政府在去年年底通过了一条保障跨性别人士及双性人的法案,确保他们在社会获得公平机会。

奈尔从不选用专业模特儿,她表示在最新的“彩虹纱丽”系列中,选择模特儿时有两个条件,“我们希望找到喜爱穿纱丽的模特儿,同时亦要在镜头前感到自在。”奈尔直言想捕捉到模特儿自然的一面。过去两星期奈尔已卖出超过100件手作纱丽,甚至接到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的订单。

此系列纱丽名为“彩虹”,与代表LGBT的彩虹旗相呼应。(网上图片)

对于有评论指奈尔只是为了出名才选用跨性别模特儿,但奈尔否认。她指出,29岁的模特儿梅农和萨维特里都是想成为女性的跨性别男士,二人都有大学学历, 却因跨性别身份而没有工作。奈尔希望透过今次工作令社会正视跨性别人士,并令他们找到一份工作。

在印度,跨性别人士在社会中仍然备受排斥和边缘化,多数人只透过在婚礼上唱歌跳舞、行乞或卖身来维持生活。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