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驱动无人机 研究念力技术 冀助残障者重拾功能
观赛者屏息静气,一部部无人机或高或低,慢速移动,驾驶者全神贯注、死盯着电脑……听来毫不刺激的比赛,媒体形容为“像看乌龟吃力地穿越停车场”。然而,科技界依然兴致勃勃——全因这是史上首次念力遥控无人机大赛。
这也许是真正的“脑力大考验”:16个参赛者,16个专注澄明的脑袋,各自戴上特别设计的头环,以脑电波操控无人机,飞越佛罗里达大学的篮球场,争夺价值高达25万美元的大奖。
“我们提供电脑程式让你定睛看着,之后告诉你:想像向前,像想像推动椅子一样。”吉尔伯特(Juan Gilbert)是佛罗里达大学电脑科学及工程系主任,亦是是次比赛的主办团队成员之一,他认为比赛的意义非同小可:“我们正为社会带来全新趋势……我们以一个简单的小比赛开始——而谁知道会带来什么发展?这很刺激。”
将来的世界或会如魔法世界一样,一动念,就能启动电器、移动家具,甚至让远处的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驶来。
科技读心 隔空移物不是梦
听起来神奇有如“隔空移物”的超能力,背后使用了相当先进的“读心”科技。比赛用的脑电图头环,能使用脑机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技术,侦测人类脑电波,并记录脑电波活动,再把资料传送至程式,翻译成指令,令无人机向前移动。
人脑之中充满了神经元,每当我们思考、行动、感觉、记忆等,神经元之间则会以高速传递电子信号,产生脑电波。科学家可捕捉这些脑电波,分析其中的信息,或用于检查,亦如是次念力驾驶般,用以操控物件及机械。
换句话说,同样的脑电波技术,理论上亦可以用于刺激脑部,例如让失明人士“看见”影像。
BCI技术多用于医疗用途,常见会配合脑电图描记仪使用,用家会在头皮处接驳探测器,并且搜集脑电波,建立演算法翻译脑波成行动指令,可以帮助残障人士操控机械义肢,或者促进复原。
2015年,新加坡研究人员使用BCI系统,让中风病人进行“想像式物理治疗”,暂时未做到的动作,则以思想控制机械代而施行,促进神经康复。
尖端科技 制作智能猫耳
听起来可怕,但有研究团队已开始着手,亦于今年3月发表报告,透过植入电极及BCI系统,成功让猴子以念力控制轮椅移动,效果相当理想。
这近似科幻小说式的技术,骤观似乎仍很遥远,但其实市面上部分产品已配合了BCI技术,如早前在日本引起热议的智能猫耳,就正正是于头皮探测脑电波,让猫耳朵因应情绪竖起或垂下的技术。
就如人脸、语音等辨识技术,BCI系统虽生于实验室,但其应用并不限于此。随着我们对人脑运作的认识加深,除了医疗科技,这技术将来或可应用在物联网上,让我们与智能物件沟通,包括空调及雪柜等。
将来的世界或会如魔法世界一样,一动念,就能启动电器、移动家具,甚至让远处的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驶来。
正如佛罗里达大学无人机比赛的主办团队所言,是次比赛则令更多人能认识此技术,团队成员克劳福德(Chris Crawford)指出:“我们正令BCI技术普及化,而非把它藏在研究室之内。”克劳福德希望未来BCI技术可更多用于消费类产品,让技术可走得更远。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