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的“渔人之利” 是谁赚得盆满钵盈?
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双方威胁互加关税,由大豆农夫到汽车公司,都对当前乱局,大感焦虑。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帮人破局、得渔人之利者,莫过于一众“顾问公司”。
如果国际贸易风平浪静,各国循规蹈矩,顾问公司当然无立足之地。但当国际规则被打乱,企业不知如何是好,生意就会自动找到顾问公司的门口。
美国莫可国际贸易顾问公司(Mohawk Global Trade Advisors)的副总裁史坦(Robert Stein)就说其公司业务在本年首季增长了20%,指其公司的价值“从来没有这么高,而且人人都急著要找专家意见。”
“关税工程”专家 财源滚滚
这类顾问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找寻逃避关税之法,从开拓新的生产原料来源地,到“关税工程”(tariff engineering),无所不包。
所谓“关税工程”就是为公司重新包装其产品的生产过程,去“合法”地避开关税。例如属于甲类的货品,受关税影响,但只要生产商将其货品的设计,针对法规对甲类货品的定义,稍作修改,就能“合乎定义”地不再属于甲类,因此可以逃出关税魔爪。
由于以上避税方法牵涉对关税法规的详细理解,成本甚高,有些公司便走上“分拆行装,过关重组”的路。它们将本来会被征收关税的货品(主要是各类机械),拆散为不同组件,以免关税方法进口,然后过关后再将这些组件重新组合。虽然成本增加,但省却高昂关税,却是有赚。
说是容易,做是困难。顾问公司,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就得到不少公司青睐。上面提过的美国莫可公司,就正考虑扩充规模,以应付需求。在贸易战下可以谈扩充的,除了受保护产业,似乎只有顾问公司。
不过在特朗普的管治下,顾问公司都懂得“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道理。其副总裁史坦就说:“老实说,(特朗普)可以突然给你一个Twitter推文,然后一个小时后一切都得改变。”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