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告:佛靠金装 只有女人靠衣装?

撰文: 杨紫微
出版:更新:

起床、刷牙、洗面、剃须、换衣服,这是一个男人出门前的步骤。起床、刷牙、洗面奶、化妆水、精华液、乳液、防晒、粉底、遮瑕、眼线、睫毛膏、胭脂、碎粉、唇膏、换衣服、Set头⋯⋯虽然还未数完,但这是一个女人出门前的步骤。

女性化妆打扮,竟可影响收入。(Getty Images)

环观办公室,不难看出不少女同事在上班之前在脸上下了一番苦工,而最姿整的男同事,不过是Gel了一下头。若你还停留在“外表只是虚荣”的思想,这个听来有点父权味道的心理学报告或会颠覆你的信念--女性若不花时间与金钱在修饰外表上,也许会在收入上较为“执输”。

芝加哥大学的黄贾克琳(Jacyln Wong)及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彭纳(Andrew Penner)利用一份长期的国家级研究数据,研究人的吸引力和收入的关系。研究人员问及受访者的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性格等,又要求他们为自己的外表及打扮评分。

研究结果除了外表越吸引的人越倾向有更高的收入外,发现化妆打扮亦在收入差距上占一席位。(Getty Images)

女性“扮靓”与收入正成比

部分结果一如所料,外表越吸引的人越倾向有更高的收入,但十分视乎情况,例如较有吸引力的女性只会在经理级以下有好处。而另一个较新颖的发现是,原来化妆打扮才是女性之间的收入差距的真正解释。相反,对男性来说,化妆打扮则不造成影响。

这表示了,“吸引力”更大部分是来自后天的努力,而非先天的优势。经济学家将化妆打扮视为一种“信号装置”,对专业人士来说,花费在打扮上面的时间与精力,可以对同事显示你重视社交及他人眼中的形象。

女性主义者:形同控制

亦有一说指出,化妆打扮对女性更为重要是一种文化倾向,特定文化趋向监察女性的行为,在女性主义论述中占重要地位的美国作家沃尔夫(Naomi Wolf)曾指出,要求女性追求一种不切实际的美丽,这种“美丽神话”(The beauty Myth),正正是一种控制女性行为的表现。

(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