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矛盾? 东京毒鱼风波主角“玫瑰红斑”竟是冲绳名菜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上个月东京爆发了一场“毒鱼风波”,全城缉鱼最后虚惊一场。事件主角玫瑰红斑(又称侧牙鲈)虽然在东京誉为毒鱼,但在冲绳,那可是珍贵佳肴,价值不菲。如此抵毁靓鱼,冲绳当然不愤……

上月毒鱼事件时,日本各大传媒纷纷报道。(日本放送协会)

“那鱼自古以来已是做刺身和蒸煮的佳肴,又没有法例禁止贩卖,乱强调那是毒鱼简直不能接受!”冲绳县的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市场课长,松川直树抱怨道。

事发在4月12日,在东京筑地巡视的卫生人员发现了一条1.2公斤,罕见的鲜红大鱼,在办公室翻查资料后惊见原来是“毒鱼”玫瑰红斑。当他返回鱼市场时,发现红斑已被买走。大急之下卫生部门立刻公布消息,连同各大传媒图文并茂报道,试图找出“毒鱼”下落。在13日晚上,终于发现“毒鱼”被卖到一间中华料理店,还要被砌成料理供食客享用。幸好的是,全部食客均无出现中毒症状。

或含雪卡毒 东京禁止贩卖

当时的传媒引述厚生劳动省,指玫瑰红斑含雪卡毒,会导致进食者出现如呕吐、腹泻、冷热感觉颠倒、麻痺及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把玫瑰红斑描述到天下大毒鱼一样。玫瑰红斑在东京禁止贩卖,但实际在冲绳,玫瑰红斑不只是传统美食,更是贵价海味,一条每公斤1500至2000日圆(约100至120港元),每年产约20吨。

冲绳县的介绍,说明分辨红斑有毒或否的方法:有黑斑就不要吃。(冲绳县官网截图)

雪卡毒普遍存在于各种海鱼,如东星斑、苏眉一类的大型珊瑚鱼。一般建议选择较细小的鱼进食,以免鱼累积太多毒素。但不论是东星斑还是玫瑰红斑,在冲绳都是可吃的美味佳肴。

冲绳渔民抗议 自发教育食客辨别品种

“那是冲绳的饮食文化,亦是渔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传媒渲染到好像一吃就中毒似的。”因担心报道会影响当地收入,有渔民决定在Facebook等地方发帖抗议:“不是所有红斑都有毒!”引来关注。冲绳县更特别为此特制了数页的介绍单张派发,说明如何分辨有毒的玫瑰红斑,重点表示“注意安全就没问题”。

其中有渔民说道:“身上有黑点黑斑的我们会称为‘流氓’,那有毒不能吃,但身体鲜红又不是太大条就没有毒。”建议选择两公斤以下,全长低于48厘米的玫瑰红斑食用。“玫瑰红斑非常美味,刺身有如铺了油的鲷鱼一样,简直绝品。”

(冲绳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