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召开在即 国家首脑唔出席 呢个峰会搞乜鬼?
中欧峰会即将于本月16至17日在北京举行。时值中美及美欧间贸易冲突趋于白热化,外界预期中欧间即使不会发表“抗美宣言”,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两大经济体亦会加强经贸联系,以求降低贸易战带来的冲击。
究竟谁会出席峰会?而过去二十年的中欧峰会又经历了什么?
中欧峰会始于1998年,每年在中国及欧盟间轮流召开,属于中国同欧盟间最高等级的常设沟通机制。
谁会出席会议
按惯例,欧盟各国不会派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中欧峰会。同中国国家主席及国务院总理对接的,通常是俗称“欧盟总统”的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Donald Tusk)以及被称为“欧盟总理”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前者负责协调各国领导人就欧盟大政方针达成共识,后者则负责欧盟具体行政事务。
经贸议题料成核心
作为一个超国家联盟,欧盟成员国在货币及对外贸易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分别由欧洲央行及欧盟委员会的不同部门负责执行;今次峰会恰逢中美及美欧贸易冲突爆发,加之早前传出“中国呼吁联欧抗美”的传言,更令贸易议题备受关注。然而,即使在本轮贸易冲突爆发前,经贸问题都是中欧峰会的主轴。
早在峰会召开前的6月底,中欧间已召开经贸高层对话,为峰会预热。当时,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同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Jyrki Katainen)共同主持会议,后者亦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面。当时,双方就反对保护主义和维护自由贸易达成共识,相信即将到来的中欧峰会亦不会偏离这一主旨。
还会谈些什么
过去数年,中欧峰会为促进双边经贸联系起到不少积极作用。2015年,李克强访问欧洲多国,便签下价值接近千亿美元的大单。除此之外,由于欧盟在环保、人权及外交领域均采取协调政策,中欧峰会亦不时触及上述主题。
2017年中欧峰会时,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中欧联合声明中大篇幅提及环保议题。今次中方同意刘霞出境赴德国,相信亦为了回应欧盟方面对中国人权议题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