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消费当道 名牌时装生产欠透明 港人热捧品牌齐列榜尾
近日英国一个非牟利组织发表一项排名,评估全球知名时装品牌在制衣过程中,牵涉社会及环保议题的透明度。为香港人熟知的名牌Chanel、Hermes及Prada是透明度最低的品牌之一。
由英国非牟利组织“时装革命”(Fashion Revolution)和“良心消费者”(Ethical Consumer)共同发起一项计划,测量各种年度营业额超过3600万英镑(约4亿港元)的大型品牌,包括运动品牌和高级品牌,定出一个“时装业透明度指标”(The Fashion Transparency Index)。
指标以‘大包围’形式检视40间大型时装公司的企业透明度。“时装革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分部发言人塔利(Melinda Tually)又表示:“时装品牌不能再采取驼鸟心态。”
组织向该40间公司发放一份有关其政策及企业活动的问卷,但只有10间公司回应。其余30间公司则以公众可查阅资料及年度报告作测量指标,向公众揭越多生产过程代表越高透明度,
指标分为4个级别:低(0至25%)、中低(26至50%)、中高(51至75%)及高(76至100%)。Levi's母公司Levi Strauss & Co、Zara母公司Inditex及H&M同列最高级别,意即企业尽力对公众公开生产资料。相反,奢侈品牌Chanel、Hermes、Fendi及Prada等同列最低级别。
指标以政策及企业承诺、原料生产的追溯及可追溯性、审计及修正、参与及合作和监察作依归。透明度的高低代表了企业对生产过程是否了解,由最基本的种植棉花开始到染布,以至后期制造过程亦相当重要。
本次发表指标的日期碰上4月18至24日的“时装革命周”,亦是2013年孟加拉萨瓦衣物工厂倒塌事故三周年。当年事发的工厂为外判公司,而外判工作正是由“速食时装”(Fast Fashion)造成。当一间合约工厂无法赶及企业下达的工期,便会外判至海外工厂,而外判工厂往往难以监控。塔利对此表示:“这些品牌对外判工厂毫不知情,但他们有这个义务。消费者正朝着良心消费前进。”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引述Chanel回应指,“时装业透明度指标”并没评估相关企业对于社会、环境责任的实质行动。Chanel又指,与另外29间公司一样,Chanel没有回答问卷调查,是因为认为实际行动较传媒报道重要,重申公司会定期监察外判商的情况。
(悉尼先驱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