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谁胜谁负? 《纽约时报》:想击倒中国,比想像中困难
中美剑拔弩张,两国贸易战似乎不可避免,但若中美一旦认真打起来,谁胜谁负?美国《纽约时报》如此评论:“想击倒中国,比想像中要残酷困难。”
就贸易数字上,中国处于劣势。中国去年销售至美国货物金额高达5,060亿美元,占整体出口额约20%;相反美国出口中国仅1,300亿美元,意味美国可以在许多方面箝制中国,相反中国能反击的选项却少得多,站在经济数字层面上中国很可能会输。
中国有强大承受能力
不过,事情当然没这么简单,贸易战输赢不单纯是数字。相比美国,中国在管控国家经济上有更大自主权,中国政府可以命令银行支援受影响企业,避免企业因成本上涨造成损失或出现裁员潮。特别在国企仍然主导的市场下,措施能确保美国的伤害能平均分散,大大增加承受能力。
《纽约时报》引述中国经济专门金融咨询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董事总经理克罗伯(Arthur R. Kroeber)表示:“我感觉华府似乎高估了关税措施对中国造成的打击。”他估计在最差的情况,美国最终可能只影响到中国经济0.1个百分点,对中国可谓不痛不痒。
中国反制措施针对打击选区
同时,中国反制措施却有目的地针对美国政治而来。例如中国选择汽车、黄豆及塑胶品抽税,是因货品产地集中在美国中西部,如俄亥俄州及威斯康辛州。这些州分在2012年大选时原支持前总统奥巴马,2016年却倒戈站在特朗普这一边。
再举例如蔓越莓产地是众议院议长赖恩(Paul Ryan)的选区威斯康辛州,波本威士忌则是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所属的肯塔基州选区。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日前在回应增设关税时,特意感谢美国大豆农民向特朗普举动提出抗议。这些都在暗示着一个重要讯息:中国看准了哪样货品会影响甚么选民,继而引发当地选民对特朗普不满。美国在11月即将举行中期选举,反制措施有利令共和党失脚。
特朗普令美国形象受损
在国际形象上,特朗普自退出《巴黎协定》,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及开征钢铝关税以来,都令特朗普的形象不断扣分。相反表明合力对抗气候变化,支持自由贸易的习近平道德高地却愈站愈高。实际情况是中国希望藉美国宣扬单边主义,拉拢美国盟友如欧洲及亚洲等国家,以孤立美国。特朗普的举措正加速这个现象。
总括而言,美国低估了中国的承受能力。尽管两国“兵力”悬殊,但在政治上美国的战损比中国快及大得多。想击倒中国,或比想像中要残酷困难。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