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婚纱贴“中国制造”标签 准新娘声讨 店主关门

撰文: 李祖宏
出版:更新:

英国一对母女在南威尔斯的纽波特商业街合力经营婚纱店,以人手制作、独家订制作招徕,每套婚纱索价700镑(约7800港元)至1000镑(约1.1万港元);然而,准新娘取得“独一无二”的婚纱时,却发现有“中国制造”的标签,一众顾客惊觉受骗,随即在Facebook发起运动声讨。

不过,36岁的婚纱店东毕晓普(Melanie Bishop)与60岁的母亲在被“踢爆”不久就把婚纱店关门大吉,逾百名准新娘投诉无门,担心大喜之日无婚纱可穿,于是向监察部门求助。

一名34岁的准新娘称,这实在是可怕经历,不单影响到家庭生活,还影响到工作。有55岁的准外母谓:“你总会预期女儿的婚礼一切都是完美的,我从没有预期会变成这样子的。”

36岁的婚纱店东毕晓普与其60岁的母亲。(网上图片)

毕晓普却认为,顾客应该知道只有中国制造的婚纱才会卖700镑至1000镑,并谓她才是这次“欺凌与谎言”的受害者,“在3个星期内,我名誉扫地,相信会失去房子、生计及一直努力经营的事业,当所有事情失控,我未曾停止过哭泣”。

毕晓普强调,没有刻意误导顾客,婚纱确是自家设计,“那些女人认为我们的婚纱不值40镑而且来自eBay,这实在太离谱,我们拥有一家有15名裁缝的工厂”。她表示,事件中自己唯一可以有不同做法的是,明确告诉顾客衣服的来源地,“但很多商店都是把物料及劳动力外判到中国”。

结果,毕晓普与母亲被检察官根据2008年的《消费者免受不公平交易条例》告上法庭,两人承认未有告知顾客婚纱其实是在中国制造,虚假声称是在当地的工作坊制作;法庭判两人分别监禁6个月,缓刑1年零3个月。法官判刑时表示,某些婚纱不合身、颜色偏差及并非人手制作,但很多准新娘都已别无选择,只好接受低质婚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