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裔科学家发现寂寞黑洞 质量达太阳170亿倍
台裔女科学家于星体稀疏的宇宙角落发现一个寂寞的巨型黑洞,质量达太阳的170亿倍。
美国太空总署(NASA)周三(6日)宣布,由台裔女天文学家马中珮领导的团队发现巨型黑洞。此黑洞位于稀疏偏僻的银河NGC 1600的中心,是至今发现第二大的黑洞。
如小镇中的摩天大厦
巨型黑洞并不常见于稀疏的宇宙,至今发现最大的黑洞质量是太阳的210亿倍,位于密集的后发座星系团,里面包含逾1000个星系。今次新发现的黑洞占其星系2%的质量,是据其星系质量估算应有质量的10倍。
马中珮接受台湾中央社访问指,黑洞就如摩天大厦,而天文学经验发现,最大的黑洞应位于最大的城市,附近应有很多星球作邻居,然而今次的巨型黑洞却在渺无人烟的偏僻小镇,令科学界需研究此黑洞何来这么大的质量。
巨大质量或源自星系吞并
马中珮解释此黑洞形成的其中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性是NGC 1600吃掉了它的朋友。它吞并了它的朋友,在这过程中取得它们的黑洞——它之所以变得这么大,可能是因为它朋友的关系。”
她表示另一个可能是该黑洞位于早期有大量气体的宇宙:“宇宙年轻时含有大量气体,可能它在星系十分年轻时就变得非常巨大。”
黑洞四周空荡荡 或属“连体婴”
团队亦认为NGC 1600的黑洞可能是“连体婴”,当两个星系合并,两个黑洞亦靠得愈来愈近,直至融为一体,此亦可解释为何星系中央不寻常地空荡。“我想说的是,因某种原因,星星似乎在害怕什么似的,不愿靠近中心。现时对这空荡区域,最可行的解释是双黑洞。”
当两个巨型黑洞位于星系中央,四周的星体会围绕而转并向外加速,并逼使两个星系愈加靠近。现时科学家未知该黑洞属非常靠近,抑或已经结合为一。然而NGC 1600可成为科学家研究重力波的对象,因当两个黑洞逐渐合并,则会形成重力波。
马中珮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天文物理学教授,专研宇宙论及粒子天文物理,曾于2001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杰出青年研究人员奖。她出生于新闻学世家,其父为台湾新闻学者马骥伸,母亲是资深媒体人黄肇珩。
(中央社/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