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台】作风强势 马克龙仍难绘出法国梦
指关发白、颚部合紧,面容绷紧,两人互不相让——去年5月的北约峰会上,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特朗普长达半分钟的“握手战”被镜头记录下来,成为经典。作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马克龙不改竞选时的强势作风,大刀阔斧推动国内改革,又尽力塑造法国形象,被人冠以“拿破仑第二”称号。
此次访华,马克龙抵埗后便到西安市大明宫丹凤门发表演讲,在这片曾是唐朝皇帝宣赦宣旨之地,畅谈中国文化和“一带一路”,跟他的强势形象不谋而合。究竟马克龙想做些什么,而他的法国梦又该如何实现?
早前“握手战”老手特朗普和安倍晋三会面时,紧握对方长达19秒,吓得首相对镜头露出夸张表情;但碰上马克龙,特朗普便没那么幸运了。特朗普初时还想挣扎一番,可70岁的老人哪会是40岁年青人的对手,他几次忍不住想抽回手,却都无果。其后马克龙更乘势展示强势一面,在会场上跟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打过招呼,才回头顾及特朗普。他事后称,此举是要表明自己是一个不会妥协的人,且更是赢得尊重的方法。
马克龙确实赢得了他想要的尊重。两个月后,特朗普应马克龙邀请访法,并以贵宾身份出席国庆日活动,两人间的火药味明显减少。马克龙在埃菲尔铁塔上的餐厅跟他共晋私人晚餐,又邀请特朗普坐在主位观看国庆阅兵。国庆演说中,马克龙更提到“没有什么可以破坏美国和法国间的友谊”。
欧洲理事会外交关系研究总监夏皮罗(Jeremy Shapiro)认为,马克龙试图用传统的男性沙文主义方式征服特朗普,因为后者更愿意和普京或习近平等强势领导打交道。
不同议题 态度同样强势
马克龙在内政领域的强势作风也显露无疑。他创立的“共和前进党”(La République En Marche!)于国会选举大胜后,便召集上下议会成员,在凡尔赛宫宣读其国情咨文。法国政治传统中,总统只会在国家面临紧急情况时才会对议会发表演说。有左派政党批评,马克龙选择在宫殿发表演讲,是逾越法国双首长制的权限,企图展现出“帝王”形象。
马克龙和特朗普二人都是强势领导,不过前者赢得更多民众的信任。卢森堡广播电视台近期所做调查显示,59%的法国民众对2018年前景感到乐观,并创下近年来最高纪录,比2012年时国内低潮期高出15个百分点;在商界,高达63%的外国企业对法国的经济环境感到满意,远超奥朗德时期的38%。
现时马克龙藉民调所得的支持率,继续推动其竞选时承诺的自由化改革方案,赋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此举吸引更多因英国脱欧而被迫迁移总部的公司,考虑将总部搬往巴黎。
就国际层面而言,马克龙俨然成了自由价值的捍卫者。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去年11月访问沙特时疑遭受软禁,随后在电视上宣布辞去总理一职,引起外界哗然。当时沙特王储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意气正盛,刚以反贪为由将政敌一网打尽,更想借此扩大外交版图,将真主党势力扫出黎巴嫩政府。无一大国不视此事为烫手山芋,反倒是马克龙飞往沙特跟王储会谈,劝服他释放哈里里,其后把总理接到法国,并协助他回国履职。
现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逐渐退出中东地区,法国却能成功在该处插旗,实属不易。而当美国威胁退出《巴黎协定》时,马克龙在这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上不怕表明持美国相反的立场,并向外界呼吁“让这个星球变得伟大”(Make the planet great again),一夜间他被标签为全球环保领域的领导人物。
不同于前数任法国总统面对以巴问题时的模糊取态,马克龙坚持站在巴勒斯坦一方,而其所坚守巴勒斯坦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建国的立场,更因为特朗普在中东的惹火之举而显得格外可贵。马克龙这样强势的态度,让西方国家在美国走向孤立的路上有所依靠,连带法国成为国际间的焦点所在。
被嘲讽的“法兰西大国梦”
然而,马克龙的雄心壮志和他所取得的成果似乎并不相称,反而引起外界的冷嘲热讽。去年11月,马克龙大阵仗出访非洲,来到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和加纳三国,旨在改善法国在当地的形象。未料,在瓦加杜古大学演讲时,马克龙激动的说道:“在未来,法语将成为非洲的主要语言,甚至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语言。”他更向英语开炮:“只知道跟随英语潮流,是看不见未来的。”有网友用英式毒舌评论:“如果没有说英语的英美,法国如今恐怕是要说德文了。”
如果说这只是马克龙一时发飙,他所提出“大国共同治理”则真切体现他对法国国力的过度自信。法国此前表示,在美国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前提下,法国将与中国继续推进巴黎协议,同时希望在气候变化题上成为“共同领导”。国际能源署曾估计,如需成功控制气候变暖,在2030年前至少需要投入3.5万亿美元的资金。美国和中国皆可借由强大的工业基础、科技和资金担当领导职能,但相比之下,法国在上述范畴上难以实力证明它的大国地位。
衰退之势难以挽救
马克龙今日所遇到的掣肘,并非因为他不够努力,又或是做的不对——只不过是因为单单一个法国,已经支撑不起他的法国梦。
法国作为欧洲的传统大国,有其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国民对国家更拥有强烈的自豪感。随着马克龙带领法国逐步走出恐怖主义和民粹主义的阴霾,愈来愈多法国人愿意相信马克龙的大国美梦:成为全球领袖,恢复上个世纪的法国荣光。
然而,形象包装和外交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一个国家于一时,却难以令她维持长久的影响力。20世纪末期,美国在冷战中击溃苏联,固然有赖时任总统列根的深谋远虑,但归根究底,是苏联当时的经济结构脆弱,以及在科技军事领域的竞争中远远被美国抛离所致。同样,面对经济产量数倍于己的美国和苏联,即使是一代首相邱吉尔,在战后都无法止住英国相对衰弱的颓势。这固然与英法各国遭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有关,但更为重要的仍是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产业聚合和升级的结果。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一个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也随着产业的聚合而需要愈来愈大的经济体加以支撑。19世纪中期,仍是莞尔小国的比利时凭借当时的先进科技,成功跻身列强之列;二次大战期间,作为欧洲强国的德国,却因为当时的工业能力不足,不得不放弃核武器、大型飞机等先进科技的研发。此后,除了美国和苏联这类人口以亿计的大国,再无其他国家能够支撑起先进国家的完整体系,甚至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都不能重现昔日辉煌。
欧洲一体化是唯一出路
德法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塞登多夫(Stefan Seidendorf)认为,马克龙也意识到他领导下的法国应活跃于全球,不过只有他以一位欧洲人的身份出场时,自己方有分量。早在竞选时期,马克龙便将欧盟改革作为外交重心,甚至在他胜选当晚的庆祝晚会上,奏起欧盟盟歌《欢乐颂》。
几个月后,马克龙在索邦大学的一场演讲中描绘了他的欧洲愿景。在他看来,欧盟需要作出进一步整合,使其更像一个国家,而非松散的联盟。即使非欧元区国家还没有做好准备,欧元区国家也应该先行一步,统一欧元区各国的财政机制和商业法律。在国际社会充斥欧洲怀疑论的当下,马克龙提出如此前瞻的建议是十分大胆。
纵使马克龙极力推动欧洲融合,仍要面对不少阻碍。占欧盟三分之一人口的东欧成员国,对整合欧盟军队这一协议抱持怀疑态度;即使是每通过拨出一部分资源、设立欧元区共同预算等这些较为保守的改革措施,都会引来德国不少政党的激烈反对,成为默克尔组阁,甚至是获得欧洲多国支持进一步整合欧盟的一大阻力。
凭借个人能力,以及自信和强势的态度,马克龙似乎为法国打开了全新局面。然而,真正的挑战却不是他一人所能应付。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