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台】紧盯中国 安倍筹划大和解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日本近期多次向中国释出善意。上周,安倍政府进一步对“一带一路”表示出合作态度,首次提出由政府辖下金融企业融资,加入计划之中。与此同时,两国代表亦在上海的高层会议中达成共识,设立热线和冲突解决机制,以防在东海和钓鱼岛海域擦枪走火。而在月初于北京召开的中共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身兼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特使的公明党主席山口那津男,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转交了安倍的亲笔信,山口更表示自己是唯一被允许与习近平直接交谈的政党领袖。东京频频主动示好,两国尴尬了数年的关系似乎正在回暖。

事实上,中日关系从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始“文火慢炖”。5月时,中日双方分别派出国务委员杨洁篪和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两位高官互访,打开局面。9月底,安倍出乎意料地出现在中国大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被视为两国关系改善的另一重要信号。

在自民党赢得大选、中共十九大召开,以及特朗普访问日、韩、中三国之后,中日关系回暖速度明显加快。在上月举行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应约与安倍进行了2014年来的首次会晤,气氛较两年前明显改善;而在紧接着的东盟峰会上,安倍更特意召开记者会,提到自己和习近平及中国总理李克强的会面,以及希望以201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缔结40周年为契机,尽可能改善双方关系。日本外相河野太郎11月13日在电视节目中亦提到,希望能在年底至明年1月举行中日韩首脑会议,进而实现中日领导人互访。

图片说明:安倍同习近平上次见面时气氛尴尬,与今次越南会面形成鲜明对比。(路透社)

回望过去一段时间,安倍明显花了颇大努力试图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尽管近年中日关系“经济热、政治冷”,安倍对中国也明显抱着提防心态,但他显然不是反华主义者。2006年他首度出任首相,便一反首访美国的传统,选择出访中国,上台之初更宣布不会参拜靖国神社,缓和了小泉纯一郎时期因靖国神社争议而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2007年,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成为七年来首位访日的中国总理。访问期间,温家宝在日本国会进行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更将中日关系推向历史高点。

鉴于安倍家族从未出现亲华派政治人物,安倍本人也一贯持有右派立场,故当时他选择对华友好,使外界大为意外。这由于2006年美国正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泥沼中,无暇顾及亚太事务,而布什政府在反恐战上正寻求与中国合作,并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故改善与华关系似乎是当时日本政府的唯一选择。

图片说明:2006年,温家宝访日并在日本国会进行演说。(资料图片)

如今的安倍似乎面临类似处境。2012年前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制衡中国作为首要战略目标,拉拢周边国家加入。日本也趁这股东风积极拓展军备,解禁集体自卫权,趁机提升军事影响力。特朗普上台后,安倍本希望美国的亚太政策得以延续,继续推进日、韩等盟友的合纵,甚至赶在其上台前飞往纽约游说。可是,特朗普甫一上台就废除了被日本视为经贸合作重要标志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早前访亚行中也处处提及美国优先,不愿多谈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责任;至于早前被炒热的“印太战略”,也被证实是外界的一厢情愿。更令安倍尴尬的是,特朗普在访日时直言去年胜选后本不想让安倍来访,却没想到对方已在飞机上,全然不给安倍留任何颜面。

对比特朗普在北京对习近平和中国的褒赞,作为国家领袖的安倍晋三,自然害怕1972年尼克逊访华后中美关系急速发展、日本尴尬万分的状况重演。当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的外叔公佐藤荣作盲目认为中美关系不会出现剧烈变化,直到中美《上海公报》签订,日本才幡然醒悟,迅速开展对华外交。

然而,新一轮中日关系的复苏同样面临挑战。中日间的历史问题在这十年间尚未解决,安全议题却又兴起。自2012年钓鱼岛争议爆发以来,中日在东海地区经历多次对峙,而且中国势头日盛,让日本感受到威胁。今年东亚峰会期间,日本明确强调同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四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关系,下半年军费增幅更达到历史新高。这均是未来一段长时间内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为中日两国关系重上高峰增加阻力。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