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台】香港与东盟签订自贸协议 显露城市的国际地位

撰文: 陈冠东
出版:更新:

各国都聚焦东南亚之际,作为南海北岸其中一个最大的都市,香港近年亦感觉到与东南亚经商的重要性。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今次在东盟峰会中,亦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将大大减少两地的通商门槛。而特首林郑月娥上台后,亦在东南亚动作多多,曾出访东南亚多国,又计划在曼谷设经贸办,香港本届政府在东南亚的野心不容忽视。

香港人对“南洋”绝不陌生,以往不少影视红星都会到东南亚登台,而两地的经贸来往亦非常频繁。近年香港亦相当重视这段关系,特区政府在3年前起就开始与东盟十国,就自贸协议和相关投资协定磋商,并于上周东盟峰会正式签订,最早于2019年1月1日正式生效。

邱腾华在香港政府新闻处发布的讯息表示,两份协定范围涵盖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和技术合作、争端解决机制和其他相关范畴。他又认为“服务业是香港的强项,无论在专业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旅游、电讯等都是我们的强项,能为服务业打开东盟市场。”

图片说明:香港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政府新闻网)

    香港东盟经贸联系紧密

新协定在商谈期间其实并非没有遇到阻力。香港服务业实力与身为东盟成员的新加坡重叠,因此新加坡在起初对东盟与香港商讨自贸协定持负面态度。新加坡《海峡时报》在5年前更曾引述智库指,新加坡将会是自贸协定签署后,唯一一个不能从中得益的东盟国家。幸而随着谈判发展,新加坡亦改变态度,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黄循财曾指“新加坡与香港有着良性竞争,但该竞争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对香港与东盟扩充贸易关系有着务实态度。

东盟是香港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仅次于中国,在2016年两地商品贸易总额录得8,333亿港元,占香港对外贸易总额约11%。而今年头9个月,香港与东盟的商品贸易总额达13.1%,高于平均的8.6%。服务贸易方面,东盟是香港第四大服务贸易伙伴,2015年的总额达1,207亿港元,数字在2010至2015年间每年增长达4.7%,再次高于平均水平。中银香港经济研究员黄思华表示,数字反映双方贸易活动持续扩张之余,东盟市场亦是香港的增长动力之一。

香港在近年在东盟的投资亦甚多,是东盟部份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之一。据新加坡智库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Yusof Ishak Institute)于本月初发表的报告,香港在2010-2012年对东盟投资的总额,超过171亿美元(约1338亿港元),而其中以新加坡、缅甸及越南为主。香港在该两年在缅甸的外资直接投资(FDI)净值,在区内主要经济体间,更只是仅次于在2010年就与东盟签署自贸协定的中国,而该两年香港对越南的外资直接投资净值更是超越中国。但报告亦指出,中国不少对外投资都会以香港名义展现,掩盖了中国对外的真实投资金额。

同样地,香港对东盟的商品贸易,绝大部份都是转口,总额达2,559亿港元,而香港产品出口到东盟就只有79亿港元。黄思华认为,新协议其实对香港货物出口的直接刺激作用相对较小。而服务业则面临与新加坡的竞争,香港服务业要打入东盟市场的难度仍然存在。

另外,近年香港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亦相当积极,政府网上的资料显示,香港目前与中国、新西兰、智利、冰岛、列支敦士登、瑞士、挪威及澳门7个国家或地区有自贸协定,今次在列表上加入东盟十国,可谓大大扩充了香港的贸易版图。另外,香港目前亦与格鲁吉亚、马尔代夫及澳大利亚商谈自贸协议,香港在这方面仍继续会有拓展空间。

图片说明:香港葵青货柜码头。(路透社)

    发挥香港影响力

东盟显然亦是本届政府重点发展的双边关系,林郑月娥在上周三(15日)公布将会在泰国曼谷设经贸办事处,将会是香港在东盟第三个经贸办(其余两个在新加坡及雅加达)。林郑在宣布当日更表示,香港的对外工作“大有空间可以做”。在曼谷设经贸办的想法,其实在她首份施政报告中亦有提及,而今次在越南岘港出席APEC峰会,她亦与泰国首相巴育(Prayuth Chan-ocha)举行双边会谈,谈及香港政府的计划,并表示希望透过与泰国政府高层的定期对话,以加强经贸合作及推动两地民间组织,在创意产业方面的交流。

林郑月娥上任后首个出访的地区亦是东南亚。她在8月先后出访新加坡和泰国,在9月亦曾到仰光与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会面。香港政府为推动香港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由上届梁振英政府起其实已频频到东南亚推销,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及前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等人,都曾多次到东南亚外访,推动与东盟合作。

林郑月娥在APEC峰会展示了她显然仍要熟习行政长官在外务工作上的身份。她飞往越南岘港时,与秘鲁总统库琴斯基(Pedro Pablo Kuczynski)同机,但在下机时她紧随在库琴斯基身后下机,画面犹如随从跟着主人走一样,有失香港是APEC独立经济体之一的地位。

瑕不掩瑜,林郑月娥认为香港在对外工作“大有空间可以做”,大抵仍是朝正确方向走。今时今日,大城市在世界政经活动的角色日益重要,不少城市为自身利益蠢蠢欲动。其中一个城市触及得最多的议题是气候变化,一些城市更为此组成合作组织。当中最大型的是2005年成立,现时由90个城市组成的C40城市气候联盟,主力研究城市如何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能做得更多,香港亦在联盟之中。联合国去年举办的住房与可持续城市发展会议“人居三”(Habitat III),亦邀请了不同地方政府,包括城市在内的官员到场,讨论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当国家政策与城市的利益抵触时,城市更可发挥自己影响力,左右决策。最明显的例子是英国伦敦,市长简世德(Sadiq Khan)在英国脱欧后积极向政府争取,要求将伦敦的问题独立处理,又表达伦敦人希望留欧的意愿。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议》后,美国多个城市的市长群起表达自己将会在市内继续对抗气候变化。当然香港经济在中国的占比不能与伦敦相比,但在一些如气候问题等软性议题上,仍有发挥空间。

历史造成的特殊地位,使得香港可以在外国设置“城市版使馆”的经贸办,又能参与APEC及世贸组织,与一众成员国平起平坐,这在世上一众城市里均非常罕有。香港行政长官外访,可以与不同国家元首打交道,现在香港以城市身份,与东盟落实自由贸易协定,亦是东盟首次与城市签订自贸协定,更很可能是唯一一次。香港在外务工作方面,确实仍有很多可做,甚至可与世界各大城市分享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