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恐袭】英“77”爆炸后建穆斯林网络 受袭风险较低
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及地铁站3月22日受炸弹袭击,只有一海之隔的英国,既是港人热门的旅行目的地外,也是学子负笈升学的地方,英国会否受到炸弹袭击?
英国现时的威胁风险系统程度为“严重(severe)”,指英国“很有可能”会受到袭击,但仍未调到最高级别“危险(critical)”。位於伦敦皇家三军联合国防研究所(RUSI)领导潘图奇(Raffaello Pantucci)专门研究反恐及激进活动,他认为英国国防部门未有自满,但英国与其他欧洲大陆地区有明显的分别,“现实条件是,在英国发动袭击较在欧洲大陆困难。”
武器及弹药较难运入英国
他首先指出,在英国较比利时难以取得武器及弹药,“你可以在国内试图制作炸弹,但制作炸弹是专门的技术,炸弹专家较难进出境。虽然可以自制炸弹,但制作需要不断试验,容易引起注意。”
其次,他指伊斯兰的恐袭由与英国关系较密切的东南亚,转移到黎凡特(Levant),该地与阿拉伯社群及欧洲中部的联系较大。再者,英国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为英国提供了屏障;而欧洲地区与ISIS控制地区接壤,所以英国较为安全。
此外,英国国防也十分“进取”,英国自从经历了2005年的伦敦“77”爆炸案,便加强了与国内穆斯林社群的联系。资源由伦敦调到全国各地,即中部、北部、苏格兰及威尔斯。分别负责国内及国外情报机构英国军事五处(MI5)和军情六处(MI6),以及英国通讯侦监机构政府通讯总部(GCHQ)也加强了联系。英国情报机构也表示欧洲间会分享原始数据,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纽西兰组成“五眼”的联系。
袭击模式渐趋有组织
美国军事及国防部门顾问基尔卡伦(David Kilcullen)早前向《卫报》表示,去年的查理周刊遇袭案件反映袭击的模式由1至2人策划转移为更有组织及持久。他指:“证据反映此模式会持续,并将不会离去。”他认为“英国或多或少受到海峡的保护,但这并非完全的保护,海峡上仍有人及货物的来往,所以英国的风险比其他欧洲地区少,但欧洲其他地区的风险挺严重。”
即使英国加强了防范措施,但仍受到恐袭的威胁,他指最令人担心的是如布鲁塞尔及巴黎般有组织的游击式袭击,以及由ISIS煽动追随者自行发动“独狼”式袭击。有言论担心从叙利亚及伊拉克返回英国的志愿者,也会增加受袭的风险,他却认为言论过份夸张,很多战士在前线死去。
(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