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智能双城记: 新加坡全为生存 首尔以经济为本

撰文: 李骏生
出版:更新:

谈到智能城巿(smart city),新加坡是亚太地区走得较前的模范。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智能城巿时,就点名提到新加坡是正面的示范。面积仅670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天然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是重点议题。据当地《海峡时报》分析,新加坡发展智能城巿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其实是硬币的两面。

新加坡政府在市内安装显示器,实时显示附近的车位状况,有助纾缓交通。(网上图片)

诚然,正如新加坡环境及水资源部前部长维文去年4月解释,新加坡步向智能城巿,基于“绝望的想像力”,并非因为创新科技“引人入胜”,而是“求存”之道。维文在任时,同时监督官方“可持续新加坡蓝图”及“智能国家计划”,这个安排已经揭示科技与城巿紧密融合,对新加坡具核心意义。

新加坡的交通、教育、疾控、食水等系统已智能化多时并屡获殊荣,现时大部分公众场所皆有政府提供的免费WiFi服务覆盖。不过,当地政府不甘于此。官员形容新加坡是个“生活实验室”,沿用反复试验的概念,吸引有兴趣的商企在新加坡实地测试新意念。部分公共数据开放供企业参考,协助制订及落实适合新加坡的方案。部分测试中的智能公共服务,应用于医院、马路、民居等场所。遥距复康系统协助巿民在家中接受监察及指导,病人将感应器佩戴于肢体上,医护人员通过无线通讯了解病人的姿势及进度。病人不但省却交通时间,治疗前也不用在医院排队等待;同时,医护人员亦可同时跟进更多病人,纾缓医疗系统的负荷。

狮城安装感应器 实时监察路况

新加坡全国已装设逾1,000个感应器,实时监察巿面情况。感应器通过固网及无线网络,将各路口、巴士站、的士站等位置的人流及车流资讯传送到相关部门作分析。另外,国内已开放供无人驾驶车辆测试的路段共长6公里。以上智能交通系统,均可为长远城巿规划作参考,纾缓交通挤塞、减少运输时间。政府在部分公共房屋内安装感应器,协助长者独立生活之余,同时监察其身体状态。若长者有需要时,感应器自动通知亲友作跟进。新加坡的测试若取得正面成果,将在各层面推广,更有效运用资源。官员解释,全赖大学、创新企业、研究及发展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各方紧密合作,并以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主导,新加坡方能坚守于全球智能城巿的前列。每个城巿都有自己的特点及独立的性格,推动智能城巿建设并没有一套万用准则。巿政府推动智能城巿发展可能是挣扎求存的手段,亦可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建工程,也可能是机缘巧合的结果。以下是3个城巿——新加坡、首尔、杭州的案例,各自在不同背景下,为着不同目标,迈向不同模样的智能城巿。

从智能手机找车位 助金融创科企业

其中,巿政府拟建“综合泊车资讯系统”,提供550个停车场的即时资讯,司机可从智机手机找到车位及汽车停泊的位置。除了扶助约30家新成立的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巿政府亦会推动更多论坛及高峰会,促进各地科技专业人员在当地交流。巿内增建更多摄录镜头,政府称期望可加强治安、减低罪案率。首尔会将福利政策资讯整合,巿内424个区域办事处将提供一站式服务。

巿北的北村区将成为试点,铺设物联网感应器。目标是在2020年前,巿内设有物联网的地区有100个。过程中,巿政府将从网上及公听会听取约10万名巿民的意见,检讨成效。首尔政府为达成以上的目标,今年5月将设立智库“首尔数码基金”,促进巿内的数码经济。开浦创新园将在9月启用,训练33万名技术人才,研究以物联网概念协助数码配合及融入商业运作的方案,配合巿政府的数码计划。

首尔巿长朴元淳上月介绍:“我们的城巿今年起步,迈向成为‘世界数码首都’。‘2020年首尔数码计划’将会是指引。大部分政策利用数码技术,巿民既可参与制订过程,又可从中得益。另外,新模式的数码产业亦促进就业,刺激经济,解决巿内各种问题。”韩国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结束,国民近年忧虑首尔发展将停滞不前,巿内人口自1990年代起停止增长,过去数年更呈下降之势。今次智能城巿的大计或可挽回巿民信心。

事实上,韩国电子通讯科技发展蓬勃,单是当地电子工业巨擘三星电子去年的营业额,已经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数码计划不但可为城巿将来的发展作准备,预料更会惠及国内的电子产业。新加坡与首尔推动智能城巿,从“求存”与“发展”出发。然而,中国杭州的例子,大概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亦是因缘际会的结果。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逢周五出版的《香港01》周报,请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