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台】三场选举 看非洲民主难求原因
人们对卢旺达的印象,或停留在20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种族大屠杀,但这个中非洲内陆小国在经济连年增长下,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今天更朝着“非洲新加坡”为国家发展目标。除了卢旺达,另外两个非洲重要国家也在本月迎接新一轮大选,奇怪的是它们都有选举政治,但民主制度存在不同缺陷。纵然当地政局近年相对稳定,政体却一直在独裁与民主之间摇摆,非洲国家一直无法摆脱的,正是这种困境。
2000年成为卢旺达总统的卡加梅(Paul Kagame),在本月4日的大选后守住权杖;在东非经济龙头肯尼亚,开国总统之子乌胡鲁肯雅塔(Uhuru Kenyatta)在8日举行选举中再度胜出,继续担任国家元首多4年。至于非洲第二大产油国安哥拉将在23日举行大选,在位38年的总统多斯桑托斯(Jose Eduardo dos Santos)放弃竞逐连任,外界预料其接班人洛伦索(João Lourenço)领导的执政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将会胜出,多斯桑托斯在幕后继续发挥影响力。
以上三个国家都有选举,但对国家管治格局并未带来多大转变。卡加梅经历三次大选,三次都以超过九成得票率连任,但国内打压异己事件时有发生。安哥拉的选举标榜自由开放,但反对派一直批评选举舞弊,贪污亦属常见。肯尼亚选举中,由民众选出来的领袖都是依靠族裔关系而当选,且历次选举前后都会爆发冲突,为选举蒙上阴霾,政治立场都是浮云,改变的只是选举机器名称,真正主宰胜负的还是生来所赋予的身份。
军权凌驾一切
三国均奉行“民主政治”,但有何因素令西方民主无法落地生根?最大原因是国家机器无力制衡总统的权力,此情况在卢旺达及安哥拉尤其严重。西方民主能够带来善治,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中的三权分立原则,亦即立法、行政及司法能互相制衡。即使卢旺达及安哥拉拥有这三权机构,但两国立国以来的历史导致军方独大、干政情况,使三权机构形同虚设。
西方殖民者撤出非洲前,并没有为非洲民众留下强力部门,加上间接统治及财政自立的殖民方针,使欧洲人未有积极发展当地政府机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国际局势,非洲殖民地在缺乏完善的政府机构下纷纷独立。由于殖民管治主要靠优胜武力开疆拓土,这使当地军队发展比任何政府机关更为成熟,独立后各地军头以各种手段轻松夺得政权。
卢旺达前身为比利时殖民地,殖民者不允许领地内出现任何政治活动,又把当地阶级差异深化成种族矛盾,刻意笼络当地社会精英图西族,打压占人口大多数的胡图族。在混乱管治下,军队成了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军人出身的卡加梅在1994年领导军事行动,摆平内战及终结造成百万人丧生的种族屠杀,随后担任副总统兼国防部长,自此手握实权至今。
这位图西族人在2000年由内阁成员选为总统,成为集各权于一身的领袖,此后在选举中百战百胜。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固然是他的要绩,但比起选举中所赢得的民意,军方背景才是成就他一直掌权至今的主因,特别是动用军方扑灭反对派的能力,使他在国内地位不容受他人挑战。
安哥拉的政局同样是由军队主导。多斯桑托斯本为军事强人,所属的MPLA萌芽于非洲反殖浪潮,并获得苏联撑腰。原宗主国葡葡牙在1975年放弃对安哥拉的控制后,国内各武装势力随即爆发内战,MPLA迅速控制首都卢安达(Luanda),成为国际认可政权。多斯桑托斯由1979年起成为国家领袖,初时效法苏联推行一党专政,1990年代末才放松政治管控,但1992年的国会选举再度引发武装冲突,两年后经联合国协调平息。1998年战火重燃。到2002年,持续27年的内战才正式宣告结束。
现年74岁的多斯桑托斯是非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元首,军队无疑是他掌权的重要支柱。1992年的大选本来是安哥拉史上首次的公开选举,但反对派不承认选举结果,胜出的多斯桑托斯无视新生民主机制的运作原则,直接动用武力镇压反对派。即使现时为MPLA出战大选的是洛伦索,但同样是军人出身的他目前担任国防部长,延续以枪指挥国家的权力架构。
民众崇拜强势领袖
一个不健全政体能够续存多年,亦可归咎于民众对领袖的忠诚,而选举未有为民众充权。虽然卡加梅连续三届大选都以超过九成得票率胜出,数字看似不实,但他无疑在经济、医疗、教育、社会等方面发展有道而获广泛民众支持,这是连反对派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肯尼亚政治中的军人色彩虽然相对薄弱,但依从所属部落而投票的政治取态却导致当地民主发展困难。五大族裔在当地人中占近七成,大多选民只会支持自己族裔的候选人,血统成为选举的决胜关键,如乌胡鲁肯雅塔来自占全国最多人口的基库尤族(Kikuyu),同时得到卡伦金族(Kalenjin)支持,主要反对派领袖奥廷加(Raila Amolo Odinga)则来自占最多人口第三位的卢欧族(Luo),他的竞选拍档来自坎巴(Kamba)及卢希亚族(Luhya)。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在大选期间访问不少肯尼亚平民,几乎所有人表示会投给同族裔候选人,且不约而同表达对另一族掌权的不安,这种政治取向正逐步蚕食肯尼亚的民主政制。今届大选采用新的投票科技,在选举期间有暴力冲突导致选委会的资讯科技主任死亡,令人联想到有人试图破坏选举公正。奥廷加在选后利用这点攻击对手,并试图推翻败选结果。
经济结构单一 助长揽权
最后一个导致“半桶水”政权的成因,是单一的经济结构。虽然安哥拉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在10年前GDP增长已高达22.6%,更被誉为非洲经济奇迹之一,可是GDP仅靠石油等天然资源作支撑,这令安哥拉成为典型的“寻租国”(Rentier State)。由于这些从石油及矿产而来的财富资源集中在社会顶层,跻身政治阶级或特权阶级就成为触及此类财富的不二法门。安哥拉及类似经济体缺乏由下而上的创新,民间经济亦委靡不振,现时国家石油公司由多斯桑托斯的女儿伊沙贝(Isabel dos Santos)掌管,国家牢牢掌握于MPLA的掌心中。
“总有新东西出自非洲”
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Pilny the Elder)曾说“总有新东西出自非洲”(Ex africa semper aliquid novi),但从政治角度来看,近年一众非洲国家的体制所经历的变化不算多,不少国家仍在有效独裁与有效民主之间徘徊。卡加梅以其个人魅力、军事实力及选举政治,独自掌管卢旺达逾20年,可是几可肯定没有人将能复制卡加梅的往绩,预计下任总统将要面临严峻挑战,能否安全过渡亦成为一大疑问。
另一边厢,安哥拉的政权不如卡加梅有效,新总统上任后要面对多斯桑托斯女儿及儿子分别掌管的石油公司及主权基金夹击,能否发挥其有效管治令人猜疑,内斗的情况亦恐怕愈来愈多。身体每况愈下的多斯桑托斯万一身故,安哥拉势将迎来权力洗牌。至于肯尼亚选举前后的暴力事件,证明该国一直存在深层次矛盾。族裔之间的互不信任,亦使这个东非大国的民主制度难有出路。由此看来,西方选举政治走过曾经的殖民地,似乎也难逃变形的命运。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请留意刊载于8月14日出版第73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