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秒的历史】两世纪以来美国黑人平权运动
刚过去维珍尼亚州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发生流血事件,白人至上主义者集会,与反对集会者爆灯流血冲突。美国以移民立国,却是最多种族歧视冲突的大国。根据《牛津辞典》,种族歧视是指“一种认为一个种族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某一种特定的品质或者能力,并以此区分人群及种族间优劣的信仰或者观念。”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而以黑人种族歧视个案为主。《港学堂》这次为大家回顾美国以来,黑人平权运动起伏,从这角度检视美国种族歧视问题。
南北战争废除黑奴早于美国建国,黑人已以奴隶身份输入美国逾一个世纪。1681年仍为英国殖民地时,维吉尼亚州通过承认黑奴是永久世袭身分,开始了黑奴历史先河。由于十七世纪美国仍以种植为主,白人无法忍受种植园潮湿沼泽的工作环境,因此居于非洲热带黑人,相对能较适应这些相对白人而言恶劣工作环境,遂使大量黑奴在往后一世纪,大量输入美国。
美国由于是联邦政府,各州内政法例不同,而发展出“蓄奴州”和由州”这概念。美国西北州份,大多在美国宪法通过前不久(1787年)已率先解放奴隶,这类州便指为“自由州”,相对而言“蓄奴州”视奴隶制为合法。自由州集中于北部工业发展城市,黑人虽获自由,却仍不为白人接纳。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定,美国黑人属于劣等种族,“没有白人一定要尊重的权利”;他们并不包括在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
虽然1808年美国国会废除国际奴隶贸易,但没有官方合法贸易后,黑奴价格飙升,不法商人便透过以绑架自由州黑人,尤其小童来满足奴隶需求。1793年和1850年,联邦国会通过了《逃奴法》(1861内战以前美国多任总统为奴隶主),要求北方各州协助南部奴隶主追捕逃奴。南方以农业经济为主,对黑奴需求甚殷,南方奴隶主凭借《逃奴法》时常到北方追捕逃奴,很多自由黑人也时常面临著被他们绑架并出卖到南部做奴隶的危险(电影《被夺走十二年》便以此为背景)。直到1861主张全面废除奴隶的林肯上台,南方蓄奴州独立,美国爆发南北内战。北方政府以维护联邦统一为由,打起南北战争。1863年《解放奴隶宣言》及国会修宪,正式将奴隶制废除,而除著1865年北方政府胜出,美国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度。
隔离但平等《解放奴隶宣言》及宪法虽然保障所有公民有平等权利,但实际上黑人并未获得平等对待。像是1896年,接有八分一黑人血统的普西因搭乘专为白人服务列车而被地方法官判违法。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以“隔离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这行为并不违宪,确立了“隔离但平等”观念,使隔离黑人政策和法律在之后大量出现,例如1946年得州大学拒绝黑人学生入学,而州法院以“隔离但平等”原则判校方胜诉。
1950年代,电视开始普及,种族问题因新闻广播而曝光,掀起民权运动展开。1954年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全票通过“种族隔离”是一种不平等,开始终止存在已久白人和黑人要分读不同公立学校现象,而接下来数年开始废除一连串有关种族隔离措施。
1960年代成转捩点19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成黑人平权转捩点。承接五十年代黑人平权运动浪潮,黑人平权以三方面继续推进。而民间运动方面,黑人平权运动呈南北两方面发展。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发表《我有一个梦》(I have a dream),表达了黑人对平等社会之憧憬,获数十万黑人及白人支持,将黑人民权运动推向高峰。而在北方,黑人民权人士组织“黑豹党”,以暴力手段争取平权,使黑人民权运动分裂;另一方面,1963年总统约翰‧甘乃迪尝试推出战后涉及范围最广、内容最自由化的新民权法案,虽然在甘乃迪任内未获通过,但随著甘乃迪遇刺,他在民权运动上的热诚打动了美国公民,加上全国大规梦的平权运动,促成了1964《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of 1964),不平等的种族隔离政策终被废除,成为南北战争后黑人平权里程碑。
小结2009年,美国第一个非裔总统奥巴马上台,标示对黑人权益再迈进一步。但,法制以外,歧视黑人的社会意识仍潜伏在民间。随著全球化下基层收入得不到合理增长,不论是美国白人至上,更甚至全球极端右翼思维都在近来迅速冒起。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夏洛茨维尔后“两方有责”论,被轰鼓吹极端民族行为。作为多元移民所组成的超强大国,总统未能弥合国内分歧,恐难有效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