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也可变身边人 阻止自杀现象蔓延
本港接连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各界纷纷援手,期望救救孩子。有研究指出,媒体报道及描述自杀事件,与自杀行为之间有一定连系。青少年及老人较易受媒体影响,造成悲剧发生。不过,媒体也可出一分力,阻止自杀现象蔓延,以专业,不煽情的手法报道,显眼地刊出防止自杀的热线电话,协助年轻人渡过难关。
“自杀蔓延”现象被称为“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来自18世纪歌德的经典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因无法承受得不到回报的爱,而开枪自杀。有指小说在当时欧洲引起了模仿自杀事件。
近年一个较有影响力的相关研究由Jane Pirkis及Warwick Blood进行,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媒体报道及描述自杀事件,与自杀行为之间有一定连系。相反,在电影或小说中虚构的自杀事件与自杀行为则关系未明。媒体报道的负面影响包括:
美化或煽情的描写
详细而且重复的报道
陈述自杀方法
将自杀新闻放在头版,并配以大图及大标题
媒体报道亦容易侧重于一个外在因素(如学业压力),而忽略或对当事人造成极大影响的其他内在因素。而据研究显示,青少年及老人较易受媒体影响,造成悲剧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世界防止自杀组织曾就媒体报道自杀新闻问题,提出相应传媒守则。例如:
应先与医疗或心理专家讨论
不应用鼓励性字眼,应用“自杀身亡”而非“自杀成功”
只报道相关资讯,且刊登在内页而非头版
凸显自杀以外的解决方法
提供防止自杀有关的求助专线与社区资源
列出或是自杀警号的危险行为例子
不过,守则终究只是守则,不能命令阻止传媒的一字一句,但选择权仍在传媒工作者的手中,一可以选择以大篇幅刊登当事人照片,臆测悲剧背后的原因;又或选择以人文关怀的角度切入,邀请专家甚至过来人撰文。
1994年,摇滚乐团Nirvana主唱Kurt Cobain自杀事件正正表达了传媒报道方式的重要性,以专业,不煽情的手法报道,并显眼地刊出防止自杀的热线电话——求助电话的数字明显上升,而自杀也没有蔓延于支持者之间。有研究人员称之为“巴巴吉诺效应”(Papageno effect),巴巴吉诺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魔笛》中意图自杀的年轻人,最后因身边人的帮助而没有自杀。社会上,需要更多的巴巴吉诺效应。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