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逝世|卸任总统后致力提倡人权 2002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农民出身的美国前总统卡特(Jimmy Carter),上世纪70、8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期间见证美国与中国建交、批准巴拿马运河条约,还有份促成以色列与埃及签署《大卫营协议》,惟其任内评价一般。但在离开白宫后,他积极投身于解决冲突及提倡人权,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其致力促进和平、人道主义事业的工作备受国际社会肯定。

作为美国第39任总统,卡特于1980年选连任时败给共和党的列根(Ronald Reagan),当年美国内政因石油价格、其他消费物价高涨和能源危机而焦头烂额,他在外交方面虽有亮点,但也遭遇伊朗人质危机,使得总统竞选形势一面倒,亦令他成为1932年以来美国首位连任失败的民选总统。

卸任后,卡特积极参与人道主义工作,还创立了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致力于推进全球人权和公共卫生事业, 曾达成迅速杜绝几内亚虫症(Guinea-worm disease,又称麦迪那龙线虫病dracunculiasis)的成就,其身影亦出现在巴尔干半岛的战场,以至朝鲜,在其中参与调解冲突并宣导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2010年10月4日,卡特出席位于华盛顿常春藤城附近的仁人家园住宅建筑工地的活动。(Reuters)

此外,卡特夫妇还投放数十年时间建立非营利组织“仁人家园”(Habitat for Humanity),提供老百姓负担得起的住屋。2002年,他获颁赠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在国际冲突调解和人道主义领域的努力。

从总统到致力促进和平、人道主义事业的这一转变,让卡特在离任后的慈善工作和外交努力赢得了广泛的尊重,还使他成为全球人道主义事业的坚定宣导者。他在多个国家参与调解冲突的工作,帮助解决一些人道主义危机,展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强调人权的重要性 影响深远

卡特的影响力不仅在于上述种种促进和平的工作,还在于他所宣导的价值观和理念。他强调人权的重要性,这在他日后的各项工作中,均可看到他将这一理念贯彻落实。不论是在国际舞台上,或是在社区服务中,他都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努力能够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即使在他人生的晚年,卡特仍然持续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也展现出顽强的生活态度。

有美国民众在卡特离世后,于卡特总统中心的标志前悼念。(Reuters)

《华盛顿邮报》曾指出,卡特卸任总统职务后活的岁数无人能比,1980年1月卸任至今已超过43年,较胡佛(Herbert Hoover)多出10多年;卡特与妻子罗莎琳结婚77年之久,也是美国历任总统中最长久的纪录。

美国历史学教授Joseph Crespino表示,卡特连任总统失败之后运用其影响力与名望从事慈善工作,帮助了数百万人,“我想不出还有哪一位总统长寿到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自身的历史遗产”。

“以诚待人”为人生的宗旨

卡特由佐治亚州州议员一步一步攀上美国总统的宝座,登上了政治的顶峰,这多少与他强调自己以诚待人有莫大关系。他曾说:“我不会撒谎,也不会作失实声明,我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信任。”

2015年8月,这位美国前总统坦言:“我过了精采的一生,结交过无数朋友,亦有过令人兴奋且心满意足的经历。”

观乎卡特的一生,他无疑有过一段促进和平、人道主义事业的精彩旅程,从佐治亚州的花生农民到全球政治家,证明了他的坚韧和服务精神,亦最终让他能够重新塑造了他在美国历史中的正面形象。其今天的离世,可以说或多或少为美国和平工作和人道主义努力下的一个重要章节划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