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学生收入长期比富学生低 大学教育无助拉近贫富悬殊
撰文: 陈康怡
出版:更新:
教育一向被视为是社会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全球著名智库、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经济学家却发现,教育不再是社会向上流动的踏脚石,亦无助缩减贫富悬殊差距。
布鲁金斯学会就业研究经济学家贺什本(Brad Hershbein)指,入息研究组提供的数据显示,来自贫穷家庭的大学生收入不仅远低于同期毕业的富裕同学,他们的加薪幅度更比没有大学学位的学生少。符合资格申请政府午膳资助的大学生,毕业后薪水比同是来自贫穷家庭但没有取得大学学位的同伴高出 91%,数字表面看来理想,可是不须要午膳资助的大学生比没有大学学历的同伴薪水却超过162%。
事实上,穷学生与富学生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随职业生涯增加。来自贫穷家庭的大学毕业生起步收入是富学生的三分之二,但到了事业中期,其薪水被拉远至只有富裕学生的一半。
换言之,即使政府增加大学学额,亦无法解决收入不均问题,大学已经丧失拉近贫富差距,让更多年期人享有平等机会的功能。
不少学术理论解释教育失去其功能的现象,包括富学生及穷学生人际互联网的差异,穷学生经济上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富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可集中精力建立自己的事业等。穷学生则须花更多时间和资源照顾父母。
无论甚么原因,拥有富裕家庭背景的毕业后其优势在毕业多年后仍然存在,家庭财富不断增加,收入不均是一个深层次问题,政府须要研究新对策对抗收入不均,贫童脱贫无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