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生“令和米荒” 都是访日旅客急增的错?

撰文: 张子杰
出版:更新:

日本最近面对大米供应不足问题,共同网9月6日指,有业界人士表示,新米每5公斤的价格达3000日圆,比2023年的水平增加约1000日圆。大米仿佛变成奢侈品,有出席讨论大米供应问题会议的人士忧虑,假如米价居高不下,或进一步打击消费者对米的需求。

日本出现“令和米荒”,很多地方的超市和商店的卖米货架“清零”,外界将问题归咎于去年的酷热夏天影响收成,以及访日游客急升刺激消费量。不过有专家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显示,当地每人每年平均大米消费量由1962年的高峰118公斤降至2022年的51公斤左右。

前农林水产省高级官员、现任日本智库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Canon Institute for Global Studies)研究员山下一仁认为,表示米品质的“作物表现指数”在2023年的水平为101,与正常年份大致相同;而在1993年“平成米荒”的指数为74。

他称有人觉得 2023年大米收成中,最优质稻米收成不理想,导致消费者需求下降,但这不代表大米失收。

日本大米:图为2024年8月30日,位于大分县由布市的一台白米打磨机。(REUTERS)

至于观光客增加而影响大米消费量,山下指这个说法亦不准确。他假设每个月大约有300万访日游客在日本逗留一周,并像日本人一样一日三餐都是吃饭,他们的消费量都只是占总数的0.5%左右。而事实上,赴日本吃三餐米饭的游客不多,消耗量应该会更加少。

山下称,发生“令和米荒”的真主原因,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对大米生产调节和控制的“减反政策”。这个一项减少大米生产,提高市场价格的政策。假如米农改种大豆和小麦等农作物,可获政府提供的补贴,而这政策已实施超过50年。

他指出,美国和欧盟等都曾短暂实施“减反政策”,以应对收成过盛及维持价格,但没有像日本一样长年执行政策,而是知道刺激收成和出口可以带来更多好处。山下相信,日本若完全废除“减反”,改为生产及出口更多大米,将有助提升粮食自给率。

事实上,日本民众对面包和意粉等食物的消费量提升,大米的生产量保持不变的话,理应可以拖低米价。不过当地大米的生产量逐年减少,山下提到最近的稻田面积减少约4成,利用率只有6成左右,产量不到高峰期1,445万吨的一半。他表示,政府将生产情况控制至仅可运作水平,一旦需求像因为游客涌入而稍为增加,就会迅速导致供应不足及价格急升,变成目前的状况。

日本大米:图为2024年8月7日,埼玉县的农业技术中心的新品种耐热大米。(REUTERS)

山下警告,只要“减反”政策没有废除,米荒的情况只会不断再现。他估计,日本假如完全废除政策及出口1000万吨大米,可以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大米输出国之一,为稳定全球粮食安全带来贡献。

日本政府似乎未有更改路线的迹象,亦无意回应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提出的释放储备米的要求,农林水产大臣坂本哲志8月底就表明没有相关计划。对于面对生活成本持续上涨的日本民众而言,大米不足再加价格高企的夹击,绝对是百上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