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行山意外回顾|至少20人命丧山上 宁国良失踪三周全城搜救
2023年是香港行山热潮稍为降温的一年,但综合传媒报道,仍有至少20人遇上致命行山意外,大部分遇难者的年龄在50至69岁之间。今年最轰动的致命行山意外肯定是宁国良行黄牛山失踪,各界搜索3周后才找回他的遗体。
山艺教练卢泽琛表示,人为因素很大程度上左右到行山意外的发生,虽然人改变不到变幻的天气及险峻的地形,但行山客可以根据外在环境修订行程,去减低发生意外的机会。
以下为今年20宗致命行山意外:
【1】在1月24日下午,一名55岁女子与数名友人到大屿山狮子头山行山,途中怀疑失足,跌落20米深的悬崖。友人报警,救援人员将事主移至安全位置,再由直升机救起送院,整个救援过程历时4小时,最终她不治。
了解更多:大屿山一日两行山意外 狮子头山女子堕廿米崖送院不治
【2】在1月29日下午,一名61岁男子与廿多名友人到沙头角莲麻坑一带行山,其间突然晕倒,友人报警,直升机将他将起,送院后不治。
了解更多:六旬行山汉莲麻坑路晕倒 政府飞行服务队直升机救走 送院后不治
【3】在2月10日,一名64岁女子与丈夫在大围出发,上午经七弦琴右脊上山,途中突然晕倒。消防派出攀山拯救专队到场,到下午3时左右,直升机将事主送院,证实不治。
了解更多:六旬妇大围行山昏迷 拯救5小时 由直升机送院后不治
【4】在2月16日,一名74岁男子到马鞍山以东的大洞坑行山失踪。有行山人士在2月18日下午在一处崖底发现他的遗体,怀疑他是失足跌倒。
了解更多:马鞍山七旬翁行山失踪2日 多部门续陆空搜索 崖底寻回遗体
【5】在2月20日,一名习惯每日下午到香港仔水塘行山的68岁男子失踪,救援人员通宵搜索后,在香港仔水塘主坝附近山边寻获他的遗体。
了解更多:六旬翁田湾失踪 救援人员通宵搜索 香港仔水塘寻回遗体
【6】在3月2日中午,一名70岁男子在禾秧山晕倒,山友报警,直升机将他救起,送院不治。
【7】在4月29日,一名56岁男子与友人行山,打算从北潭凹行往咸田,行了大约2小时,他突然不适晕倒,由直升机送院后不治。
了解更多:56岁行山汉西贡北潭凹不适 吐血昏迷 直升机送院抢救不治
【8】在5月12日上午,有64岁渔护署农林助理员偕同事由贝澳天后宫出发,经郊游径前往望东湾种树,途经芝麻湾郊游径被数只蜜蜂螫伤及晕倒,直升机赶到现场,将他救起送院不治。
了解更多:蜂螫夺命|死者任职渔护署逾40年 被蜂群追赶大叫 手掌肿胀晕倒
【9】在5月19日晚上,一名25岁男子与4名朋友行夜山,由大棠山道出发行往枫香林。行约半小时后,他在落坡期间跣倒,头部受伤昏迷,送院抢救,留医6日后不治。
了解更多:与友人夜行元朗大棠 25岁青年跣倒头伤 留医6日不治
【10】在5月20日,一名63岁男子独自到船湾淡水湖郊游径行山,早上6时由乌蛟腾起步,中午行至长牌墩中暑,被其他行山人士发现报警。当日气温十分酷热,天文台总部于下午录得32.7度。事主留医4日后不治。
【11】在5月30日,一名43岁女子与11人同行往玉桂山鸭脷排行山,在附近岸边打卡。她与一名69岁男子突然遭大浪卷入海中,有两名男性同行人士跳海救人,但未能救到。水警接报后救起堕海的两人,43岁女子昏迷,送院后不治,而69岁男子脚部受伤,送院治理。
了解更多:12行山友网上组团行山 鸭脷排石涧“打卡” 43岁妇遭大浪卷走亡
【12】在7月12日,一名35岁英籍男子在港岛山顶一带行山失踪。妻子当晚报警求助,并使用“Find my iPhone”的功能,发现丈夫手机信号出现在卢吉道与干德道之间。救援人员在翌日早上于旧山顶道与地利根德里交界、近张保仔古道一处山坡发现他的遗体。
了解更多:英籍男子行山失踪近12小时 被发现倒毙港岛旧山顶道10米下斜坡
【13】在8月9日下午,一位58岁女子独自在卫奕信径第5段行山时晕倒,由其他行山人士报警,直升机将她送院抢救,证实不治。据了解,该女子近年喜欢行山,在今年5月曾意外跌落山受伤,留医一星期,其子女曾劝她不要再独自行山。
【14】在8月16日晚上,一位年约30至40岁的本地男子,怀疑在狮子山近狮头位置失足堕崖,其他行山人士听到呼救声报警。救援人员在对落50米山坡发现事主的遗体。
了解更多:狮子山男子疑堕崖 救援人员陆空搜索逾两小时 终寻获遗体
【15】在8月22日凌晨,65岁男子约朋友结伴到薄扶林水塘一带晨运行山,期间他不适晕倒,同行朋友没有带电话,折返找其他行山人士求助报警。救援人员到场发现他昏迷,心跳停顿,由消防员合力擡落山,再送玛丽医院急救,最终不治。
了解更多:薄扶林水塘六旬翁行山突晕倒 山友向途人求助报警 惜送院不治
【16】在8月23日,57岁退休人士宁国良独自到黄牛山行山失踪。他在8月26日曾致电家人求救,表示难以站立及缺水,但未能报告确实位置。经政府及民间搜索三周,到9月12日在黄竹山到茅坪之间发现其遗体。
了解更多:宁国良行山失踪|消防密林寻获遗体 警辨认后料为失踪三周宁国良
【17】在9月18日,65岁摄影师田进福下午上大东山影日落,晚上6时准备落山,但其后被行山人士发现倒卧山坡昏迷,额头及背部有伤,怀疑落山时跌倒失救不治。
了解更多:65岁摄影大师田进福大东山影日落 落山晕倒不治 业界发文悼念
【18】在9月26日,有50岁英籍男子由万宜水库东坝出发,经麦理浩径行往赤径期间,于西湾山到吹筒坳之间的M028标距柱附近晕倒,被其他行山人士发现。该名男子由直升机送附近,经抢救后不治。据报,事主与兄长同行,事主不适后,其兄长前往买水给他,期间事主晕倒。
了解更多:西贡行山突感不适 五旬英籍汉待兄买水期间晕倒 送院抢救不治
【19】在12月14日,一名已退休的58岁男子与7名朋友行港岛径第一段,起步不久后不适晕倒,由直升机送院后不治。据悉,死者患有慢性心脏衰竭、糖尿病及高血压。
【20】在12月27日,一位年约60岁的女子在元朗大棠山道近大榄郊野公园一条楼梯跌倒,前额受伤,昏迷不醒,送院后不治。据悉,女事主与友人由大棠起步,行去观赏红叶。
了解更多:六旬行山客往大棠观红叶 大棠山道楼梯仆倒伤前额 昏迷送院不治
《01体育》每年底会总结每年主流传媒的行山意外报道,在2023年至少20名行山客离世,比2022年的27人离世有所回落,与疫情开始2020年的19人相若。随疫情今年结束,重新开关,港人行山热潮明显降温。
若以年龄分析,最年轻的死者是25岁,年纪最大的是74岁。在今年行山意外的死者当中, 60至69岁的年龄层占比最高,有8人,之后的是6人的50至59岁;其他年龄层的死者有1至2人。在去年的行山意外死者统计中,50至59岁及60至69岁也是占比最高,分别有6人及10人。
环比份分析,5月及8月是最多致命行山意外的月份,各有4人。
若以意外地点分析,遍布全港,当中在8月发生致命堕崖意外的狮子山顶早已被列为郊野公园曾发生致命及严重意外的高危地点,去年狮子山顶亦有一人堕崖而亡,所以到狮子山行山的朋友登顶后务必小心。至于在红叶胜地大棠则有两人命丧。
其他致命意外地点有难有易,有狮子头山、黄牛山、禾秧山等没有政府定期维护山径的山头,亦有麦理浩径、卫奕信径及港岛径等主要行山径。被坊间视为中暑黑点的船湾淡水湖郊游径,今年亦有一宗中暑致命的意外。在炎夏季节,应避免到蚺蛇尖、船湾淡水湖郊游径等缺少树荫、路途遥远又缺乏中途撤退路线的地方。
马鞍山一带地势险要难搜救
值得一提的是马鞍山及牛押山一带的险地,由马尾脊起,沿弥天栈道,附近有大洞脊、灵象脊、大洞坑、灵象石河、象门、赭渊等地形崎岖险要的地方,救援搜索难度很高。在这一带,今年除了有一宗搜索了两日才找到遗体的致命意外,还有两宗救援人员超过10小时救援的意外。
在4中,有男子在马尾脊一处溪流扭伤手脚,报警求助,由于山势险要,加上天气不稳,救援有困难,消防上山架设临时帐篷,通宵照顾及陪伴事主,露宿山头。事主被困20小时后,由直升机送院治理。
在5月底,有男子与友人前往该处行山,在弥天栈道失足堕下十多米深的山坡。就算友人马上报警,但受地势及天气环境所阻,消防及飞行服务队花了17小时才将受伤的事主救起送院。
行山常言要结伴同行,结伴并非等于一定没有意外,例如在5月的一宗乐极生悲的致命意外,一班人到玉桂山鸭脷排行山,在岸边打卡,怎料突如其来的大浪卷走两人,一死一伤。结伴同行的意义在于,万一出了意外,有同伴可以马上向外界求救,减低救援人员搜索的时间,令伤者尽快得到救治。
独自行山的话,应选择行大路,例如麦径、卫径等人多热门山径,出意外都较易遇到其他山友。行冷门地方、深入密林小径,万一出意外,救援人员可以要找几日、几星期,甚至永远也找不到。
今年最轰动的行山意外,肯定是宁国良的失踪。他前往黄牛山行山后,下落不明,失踪3日后曾致电家人求救,政府及民间团体动员数以百计的人手,加上运用航拍机,搜索石芽山、芙蓉别、女婆坳以至西贡蚝涌一带,如同大海捞针。花了3星期后,救援人员才在黄竹山及茅坪之间的密林找到他的遗体。
今年颇多蜂螫的意外,其中有一位渔护署人员在芝麻湾郊游径行山往工作期间遭蜂螫后昏迷,送院后不治。今年在弥散石涧、莲麻坑、鹿颈、丫髻山都发生过行山人士遭蜂螫求救的报道。
了解更多:行山遭蜂螫怎样处理?会否致命?山艺教练:遇蜂群宜保护头颈部位
曾任飞行医生的急症科专科医生钟浩然表示,大部分人遭蜂螫后的症状都很轻微,叫大家不用太担心。若果蜂螫后短时间内出现全身出红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征状,则要尽快报警求救。“山乐”的山艺教练卢泽琛表示,行山时遇蜂群的话,应尽快离开,必要时用衣物或毛巾保护头颈部位。
山艺教练:人为因素包括信心过高
了解过今年的致命行山意外后,卢泽琛认为登山意外离不开天气、环境及人为三大因素。他表示:“远足是全天候活动,天气的变化对登山人士影响尤大。出发前要留意天气预测、旅程中都要留意天气变化。对可能面对的天气情况作好准备。如炎热季节,宜选择多树荫、有水源、易撤退的路线。”
“环境因素包括地理危机,如危崖、石涧、石河、斜滑山径、密林等。出发前应对路线所出现的地理危机定下风险管理措施,如需越过危崖险径的路段,应带备绳索等安全装备。假如缺乏相关装备及训练,因考虑更改路线,避免硬闯险地。”
卢泽琛表示人为因素往往都很大程度上左右到意外的发生,他解释:“人为因素包括技能、体力、信心过高、登山态度等。作为一位负责任的登山者,应该时刻做好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虽说人们控制不了天气、也改不到地理危机,但人可以就住所面对的危机作出修订、从而减低及避免危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