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冠采访手记︱见证杰志从惨败到晋级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撰文: 袁志浩
出版:更新:

杰志第三次出战亚冠杯分组赛,终不再虽败犹荣,历史性晋身亚冠杯16强。
从2018年多次惨败包尾收尾,到去年跟出线失之交臂,再到今届改写历史,记者入行不长,却有幸见证球员一路走来,他们也算是陪伴笔者成长。
香港01记者袁志浩 武里南直击

2018年——教训(1胜5负,得3分,得失球差-13,分组赛出局)

我们的第一次是2018年,那时一切仍“正常”,赛事还是主客制,记者随杰志作客中国天津跟日本柏市。

杰志为出战比赛,高价罗致了前世界杯金球奖得主科兰,吸引不少“街外客”关注本地足球,在亚洲球圈亦成焦点。相信当时不单是“蓝鸟”球员兴奋,记者有机会采访这位球星,也有点雀跃;一切看似“欣欣向荣”,大家对亚冠有冀盼,但等着我们的原来只是残酷的现实。

科兰2018年来港投杰志出战亚冠,获吸引大批传媒及球迷亲自接机。(资料图片/高诗琦摄)
科兰在港首战,开波前有逾200名球迷等买飞,比赛最终吸引3203名观众入场。(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很快大家就被当头棒喝,首仗作客中超天津权健,抵埗后先要战胜天气——零下6度的严寒,连草地都结霜,泥土结冰变硬,球员很不习惯。那次记者跟杰志一样是“新手”,第一次外出采访亚冠,穿了一双透气波鞋、也忘了带厚袜,几乎冻伤脚趾,第二天要立即到当地商场买袜,好不容易才挨过低温。

当时天津冷得连球场都结霜,球员踏上去会脚下一滑,林嘉纬的“滑冰”画面令我最深刻。(资料图片/高诗琦摄)

面对未知的初次经验,被不安感笼罩,记者虽自问准备充足,结果仍是万有一失——因增距镜的问题,比赛中段才发现部份相片失焦,最后对整场赛事的采访不尽满意;而杰志亦在上半场7分钟内连失3球败阵,宝贵经验,都成了我们彼此最大得着。

之后两场比赛,可说是震撼教育——也使我感受到当时的香港足球,跟亚洲最高水平有多大差距。没想过杰志主场惨吞韩职全北汽车6蛋,赛后连平时访问说得不多的科兰,也罕有长篇大论地发火,批评队友没自信、没斗心。

杰志遇上当年韩职班霸全北汽车,完全被比下去。(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科兰忍不住怒火,在大败全北后向记者吐苦水。(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那时球员说,杰志在港超难寻竞争对手,难免进步动力稍减,却刚好经过惨败、认清不足。其实记者也一样,当时采访内容相对简单,也有样版参考,坦白说是很易自满,也会在社交网站上分享自己拍摄的相片,向大家炫耀一番。

不过后来发现,当我们拿着一支70-200的镜头采访大赛,“国际标准”却至少像身旁的外地摄影师——更高规格的长镜、一人配备了好几部相机,为的就是更有效地捕捉最佳时刻。觉得天外有天之余,也大感惭愧。

柏雷素尔的传媒中心悉心布置,资料分门别类放在文件架上让记者查阅。(资料图片)

而作客日本柏雷素尔,则真正见识了亚冠比赛,以至亚洲级别球会的规模及用心。

日本人细心不在话下,赛前当地传媒主任会带记者行球场一遍、介绍各个区域;传媒中心也特别预留空间予香港记者,球队跟比赛资料分门别类放在文件架上让我们查阅,更会提供小食及饮品,这些不是特殊待遇,而是当地对于举办一场体育赛事的基本运作。但在香港足球赛这并不常见。

另外,在柏市市中心及火车站,均挂满了柏军的宣传横额及广告版,即使餐厅侍应也穿起黄色球衣,宣传规模及“入屋”程度也难跟香港相比。也令我们期盼有一日,香港会见到这样的画面吗?

亚冠在柏市是大事,市内火车站周围都看到球队或比赛宣传。(资料图片)

无可否认,当届最令人深刻一场比赛,是杰志主场对柏雷素尔。在连输3仗之后,大概入场的球迷及行家,也许奢求过杰志可抢分,却没想过赢波。当郑展龙左脚射入世界波的一刹,的确振奋人心,至今仍相当难忘。事后同事告诉我才知道,当刻我边忙着拍摄球员庆祝,边连环“爆粗”,可见有多激动。

郑展龙射入杰志亚冠分组赛史上第一球,为球队赢得亚冠分组赛第一场胜仗。(资料图片/高诗琦摄)

那记入球的片段,这些年来重温了不下数十次,相信不止我,也成为杰志及香港球迷的经典回忆。虽然“蓝鸟”该届最终1胜5负包尾出局,但至少像龙仔那场赛后引述父亲的教诲,“你不射门便永远不会入球”,凡事总有第一次,任何事只要肯做,方有成功的可能。这番话,正好总结杰志跟我的首个亚冠分组赛之旅。

杰志2019年曾出战亚冠外围赛,却憾负霹雳出局,记者当时也在现场。(资料图片/袁志浩摄)

2021年——遗憾(3胜2和1负,得11分,得失球差+3,分组赛出局)

经过两年沉殿,杰志于2021年再战亚冠分组赛。疫情下全队进入隔离泡泡、定期检测,球员只能点对点来回球场跟酒店,在酒店更是足不出户。

记者也因防疫等考虑无法随队直击报道,只能透过相片,及录音中球员声线的变化,自行理解及体会对方感受,始终像有层打不破的隔膜,很难真实了解球员当刻心中所想。而由于留在香港,传媒所获得的大部份资讯都只能依靠球会发放,各家报道难免一式一样,要发掘特别的角度或话题吸引读者,就需再花心思。

由于相片只能依靠球队提供,部份较突出、像这张丹恩奴域抵埗后检疫的照片,多数都被传媒采用,难免令各家报导一式一样。(杰志提供)

“蓝鸟”这次新手不再,没有科兰,却有实而不华的黑山射手丹恩奴域。基于上次包尾出局的惨痛经验,即使中超队派出青年军,外界普遍仍看淡杰志,只求他们避免大败收场,或在6场赛事中取得些少分数,怎料第一仗已令人刮目相看。

还记得在电视直播中,看见跟技术好得跟踢港超时判若两人的基尔顿连续两场交出助攻,丹恩奴域展示出极高触觉及把握力射入,的确是此料不及——应该是没想过本地球队能踢出这种质素吧。

丹恩奴域连续4场有士哥,令不少球迷大跌眼镜。(资料图片;杰志提供)

不过大家很快将期望提高,丹恩刷新个人亚冠入球纪录至40球、球队两挫广州队,就连记者也觉得有点“习惯”;相反,球队派出较年轻、缺经验的球员上阵,表现不似预期,却都足以把这些亮点盖过。但想深一层,球员要成长,就定必经历挫折,我们只是忘记了当初的惊喜跟感动,其实所有事都已经得来不易。

老实说,杰志可以像该届澳大利亚球队一样退赛,但他们没这样做,当然,亚冠丰厚奖金是回报,但谁又能保证有分落袋?

杰志最后两仗失分、以1个得失球差无缘出线,但最起码也创下了香港球队的最佳成绩。从全局来看,香港在亚洲赛排名上大幅上升,有利未来争取更多亚洲赛席位,这点更有可能吸引更多投资,对整个香港足坛都是好事。有人会说这也多得中国球队派青年军,杰志只是“冷手执个热煎堆”,但机会放在眼前,也要有准备才能把握到,个中的努力跟付出不容忽视。

年青球员始终要有第一次,有挫折、遗憾,才能从中学习、成长。(杰志提供)

更重要的,是当时香港球圈充斥负面消息——愉园退出港超、天水围飞马欠薪、足总内部重大人事变动,即使杰志远在泰国,球迷无法亲身感受比赛气氛,但这段期间本地波球迷普遍也不分阵营、派别,齐心为杰志加油,是难得的团结。

就如唐建文当年在仍未知能否出线时所说,团结的力量可以很大,“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若放弃,香港足球就玩完。如果球迷仍渴望自己地方有足球,请一起入场,就算是入场骂球员也可以。不论结果,起码大家有一起付出过。”在理文同年在亚协杯杀入跨区四强下,他们让本地波在黑暗中重燃希望。那时候记者深信,香港球队再创历史、出线亚冠淘汰赛真的指日可待。

在负面消息不断的2021年,杰志为香港足球注下强心针。(杰志提供)

2022年——突破(2胜1和1负,得7分,得失球差+1,出线淘汰赛)

来到了今年,疫情还未过去,而且情况更糟,遇上第五波,港超1月腰斩,球员停赛停操,逼得杰志必须提早1个月赴泰国备战。当地虽然已放宽入境隔离跟防疫措施,但球队内部仍限制球员活动范围、不准随意外出,至今两个月,对身心是莫大挑战。

记者决定到武里南采访,也要考虑花费、返港隔离安排,更要自行处理申请泰国通行证、比赛采访证、酒店、机票、找诊所做检测等烦琐的行政工作。在此也要特别感谢泰国足总职员,由赛前申请、比赛期间查询资讯,以及各种安排都帮助记者不少。

笔者所属的摄影记者采访证,理论上只能出入球场指定区域,但经争取后获特别安排可于赛后进入混合采访区。(袁志浩摄)

香港体育记者一人分饰多角,既要拍摄亦需访问写稿,但国际大赛以至亚洲足协赛事,普遍都将摄影跟文字记者分开,再规定两者只能出入指定区域。以今次为例,记者申请摄影证,理论上不能进入混合采访区作赛后访问,幸比赛管理人员明白记者苦况,特别容许记者只可在杰志比赛时破例。在疫情下,他们没有执著于既定程序,而是选择体谅不同持份者,除了人情味,亦感受到他们是真正为大局着想,一心想把事情做到最好。

你冇睇错,一场亚冠分组赛只需100泰铢(约23港元)。(袁志浩摄)

体会更深的,是武里南虽不比香港发达,也更细小,但论足球,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人对本地足球的热情,在街上走数分钟便可见一番,因为身穿武里南联蓝色球衣的人“总有一个喺左近”;坐Grab(当地召载客车应用程式)的司机知道我来自香港,也会讲解武里南联憎恨清莱联的原因,并跟杰志加油,整个城市对自家球队的归属感,倒难跟香港相比。

武里南联主场Chang Arena的球队专卖店,吸引不少球迷,也经常有市民于球场外打卡。(袁志浩摄)

而其实说要提高状态、适应比赛的不单是球员,连记者也需要。对上一次采访足球比赛,已是1月5日第五波疫情前最后一场本地波,相隔4个月“重操故业”,陌生得差点连带纸跟笔这些基本步骤都忘记;但听到相机快门的声音又很有熟悉感;完成首场比赛后返到酒店虽周身酸痛,重看当日数篇报导,却十分满足。

满足感也来自看到华人球员、跟他们用广东话交流。始终球员已离港1个多月,我也是今次唯一的香港记者,彼此难免都有点孤独。可是当在球场相遇,即使只是打招呼、“吹水”分享近况,都像是“他乡遇故知”。同时感受到球员对有香港记者采访是开心的,也带有一份感激跟珍惜,我们就像对方在武里南的伙伴,并肩作战,像是种“革命情感”。

唐建文见到记者从香港到当地采访,表现雀跃。(袁志浩摄),

当然最最最振奋的,肯定是亲眼见证杰志历史性晋身16强。必须强调,记者不是杰志球迷,在本地联赛没偏好任何一队,但在港足目前发展情况跟困境下,相信是真心热爱本地波的,都乐见香港球队创下历史。

虽然无法走入场内近距离祝贺,但球员逐个走过混合采访区都跟我碰拳,也算是分享喜悦的一种,一切付出也都值得了。而跟上两次最大分别,是看到球员表情更肉紧、赛后对答更言之有物;有感香港球队跟亚洲列强的差距开始收窄,以往我们以为遥不可及的,用努力堆积起来,是可以成真。

以往我们以为遥不可及的梦,原来用努力堆积下去,是可以成真的。(袁志浩摄)

香港球员也令人眼前一亮,首场赢波,罗梓骏谦虚说,做球员要清楚自己优势;次仗输波,陈晋一怀着不甘,说受够了虽败犹荣。再击败清莱联,球队两度被逼和,抽筋的罗梓全力冲入禁区补中,只是希望弥补遗憾;直至最后一战89分钟落后,杰志仍不气馁、咬紧牙关于补时追和奇迹出线。

以往香港球队心态较输蚀,今届竟展现出顽强韧力,有朋友跟记者笑说,“杰志逼抢仲好过曼联”,可见过去两届的经验真的化作了养份,在球员心中萌芽。香港球迷继2009年南华坐爆大球场及2015年港中大战后,终再次经历刺激又热血的一晚;而比这两次更圆满的,是胜利女神最后站在了我们那边,“热血”不再是用来香港足球安慰自己的代名词,原来香港球队的“剧本”,也可以是反胜或绝杀晋级。

陈晋一在不敌神户后垂头离场,显得甚为失落,不甘心。化成了动力。(袁志浩摄)
罗梓骏对清莱联攻入的奠胜球,背后是一个弥补遗憾的故事。(袁志浩摄)

回望出发之前,坦白说记者也有忧虑,因为首次在疫情下外出,却没有隔离泡泡保护,万一染疫怎样办?不过最令记者下定决心的,也许是在家工作的日子——每周像一个循环、上班的日子就重复地坐在床上对着电脑翻译外国新闻,连回公司跟同事吹水的机会都没有,对习惯了本地采访的我来说相当痛苦;转眼过去一个月,却不禁问自己其实做了什么,或这样真的有意义吗?

当时觉得与其留在香港继续发闷、怨天怨地,不如大胆行动。若当时我选择留港,现在便无法见证杰志创下历史;若杰志没有及时决定外出提早备战,也未必会有今天的成绩。

所以大家不用想太多,也其实想不到太多,踏出第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会发现机会处处。不是要宣传移民,但在疫境困局下,大家也不妨将眼光放远一点,勿局限在香港之内,尝试跳出框框,或许跟记者及杰志一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顾今届杰志亚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