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练选举】刘南铭传授乐观思维 雷雄德亦师亦友
教练工作不简单,因为每位运动员都有自己性格、想法、经历,亦有不同身体条件,甚至不同社会地位。作为教练,如何令每个不同的运动员,都得到最适合的培训,绝对是个大难题。刘南铭和雷雄德,一位带领残疾人羽毛球队,一位指导不同人如何成为教练,各有挑战,殊不简单。
摄影:龚嘉盛、黄舒慧
以平凡心应战 不以胜负为重
刘南铭是马来西亚人,约在2008年前来到香港,并在2017年底开始加入残疾人羽毛球队。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教导别人就像是一场历险,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大分别,尤其是教导残疾人士,大家的身体限制都不一样,需要互相配合,并不简单。”一个外国人、一位健全人士,是如何带领这支球队不断创出好成绩,夺得多个大赛奖牌?“首先我要令自己融入他们,了解他们的难处,才可以定出最适合的训练。”说来容易,相信过程并不简单,但刘教练答问题时,总是带着笑容,一副开怀模样,“希望可以正面一些对待整个过程,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注入正能量,不希望他们觉得我是残疾,你是健全,而希望大家融合在一起。”刘教练说,希望队员透过运动,明白世上没有最强的人、明白不断进步的重要性。
刘教练说运动员是局内人、教练是局外人,运动员通常心中只有一件事──如何取得胜利,而作为教练就是要带领他们抽身而出,看全盘局面。“与他们多聊天,打好关系,建立信任和共同理念,让他们把问题交给我,专心去比赛。”刘教练很信奉一句说话,“C'est la vie(这就是人生)。”拥抱这样的心态,自然轻松得多。“即使比赛有多困难,你想太多都没有用。踏入赛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以平凡的心态面对。”比赛的输赢对他而言,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事,运动员如何享受比赛才最重要。就像他说自己喜欢打羽毛球,又难得可以以兴趣维生,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在旁观看羽毛球队练习,在场上无比认真,但训练结束后,又看到刘教练一脸笑容的和运动员聊天,也许对这位全年最佳教练奖得奖者而言,这就是教练的人生。
薪火相传 正是最大的回报
教练,并非天生就知道如何成为一位教练,同样需要培训、练习。作为一位培训教练的教练、作为一个大学教授,雷雄德博士又有甚么心得?“我很喜欢培养教练的工作,个中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是喜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无论是竞技运动或普及运动,那种互相交流、共同成长的关系十分微妙。”大家喜欢同样的运动,自然投契,当中的互相尊重,是雷教练最珍惜的一件事。“在知识转移方面,我一直在大学从事科研工作,认为大学的科研知识,并不只属于大学。作为一个学者,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把这样的公共知识,薪火相传开去,而培养教练的工作,正可以做到知识的转移。”他说有时候重遇一些以前的学员、现在已转换身份,成为教练,告诉他把以前学过的东西继续传授开去,那份喜悦无与伦比。“你不知道甚么时候有回报,但等到回报的那刻,就是我一直做培养工作的动力。”
培训教练的工作,当中有无穷乐趣,但除了知识的转移、技术的传授,在精神层面上,雷博士又有一套甚么哲学?“从我当教练,到现在我做教练培训,我都只有一个思想,就是令参与运动的人开心。”无数的运动员,只有少部分有夺奖的潜质,教练是否就要其他人放弃自己喜爱的运动?“奥运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但没有叫大家拿金牌,但透过‘更快、更高、更强’,运动员可以实现自我提升。”雷博士认为帮助运动员实现这种提升,就是教练的工作。整个访问,雷博士不断分享经验,他说有学员问自己为甚么这么多说话,自言不喜欢十分严肃的面对其他人,和学员的关系亦师亦友。“没有人的体育知识可以比整个互联网丰富,自己就像是一个中介人的角色。”把不同的知识搜集,再以自己的方式发放开去。这位“教练之父”说只要自己保持健康,都会继续做教练培训的工作,为香港体坛,培训更多优秀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