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韦斯活专访︱何谓识波? 专注结果的倔强 最在意的只有球员

撰文: 袁志浩
出版:更新:

香港足球代表队即将在韩国出战东亚足球锦标赛决赛周,主教练韦斯活上任至今10个月,无可否认,其8胜2和1负的“成绩表”亮丽,只是言论时常引起争议。
选人与战术的对错,场上自有定论,也不是这篇专访的重点。我们想窥探的是这位教练的想法与背后依据,看看大家能否成为他口中“识波”的球迷。
摄影:梁鹏威

“若你认为港队表现差,我会怀疑你是否懂得足球(know football)。”从上任后第一仗作客不敌列支敦士登,到上月主场友赛被尼泊尔逼和,面对批评声音,港足主教练韦斯活以“识波论”回应让他备受争议——球迷感觉不受尊重,也有人认为他自视过高。

怎样才算“识波”?记者很想从韦斯活口中得到答案。

“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phrase and cliche),意思是行动前要先考虑清楚,有时比赛后大家情绪高涨,无法分析所有资讯就下定论。”

足球场上讲求激情与热爱,尤其是球迷本身支持球队,就是因为个中情感。

被问到自己是否能完全理性,韦斯活透露当年带领阿富汗在世界杯外围赛第二圈最后一仗,临完场前被科威特破门,令球队无法晋身下一圈之余,亦跟亚洲杯决赛周失之交臂,他赛后同样无法控制情绪。

“所以这没对错之分,人们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尽量尝试(理性)吧。我也并非百分百识波,有需要学习的地方。”

赛场上的韦斯活,有时也很难控制好情绪。(资料图片)

善用数据答题 曼市成长一定要赢

其实韦斯活也是球迷,令人意外的是曼联青训出身的他,两岁起便入场睇曼城比赛,“因为(门票相对曼联)比较便宜”,甚至儿子都是“蓝月亮”拥趸。作为球迷的话,他理解大家花钱入场睇波自然有期望,但站在教练角度,他就是不明所以。

“(港队)对列支敦士登那一场比赛,任何一个技术分析员都会说我们做得很好,值得获胜,只是欠点运气。”

“我们拥有58%控球率,17次射门,若非孙铭(谦)两码失机、祖连奴射中柱,我们已经赢2:1,一切都会不一样。”他一口气说着。

韦斯活对各种数据倒背如流。(梁鹏威摄)

相隔近9个月,韦斯活依然可以仔细描述当日战况,甚至把各种数据倒背如流。“连续N场不败、N场零失球”是他在记者会上的“口头禅”;他会记得港队在自己上任前后的世界排名变动;上月回应洛迪古斯入围决选,又可说得出对方职业生涯上阵160多场、攻入超过70球。

前主帅安达臣会为记招准备“猫纸”,韦斯活早把一切印在脑海中。“我对数字很敏感,记性一向很好,尤其是对我重要的事,这些数据会令我自豪。我没有预谋要在记者会上说什么,但会准备好答所有问题,特别是向我开火的问题,避免中招。”

他不想输,就算明知重复诉说数据很沉闷。

韦斯活严谨认真,是球员都能感受到的事。(资料图片)

出身于曼联青训的韦斯活深信数字会说明一切,就像是其青年军时期的领队费格逊一样,“他的工作态度(work ethic),对胜利的欲望,都是首屈一指。”

自小在曼彻斯特成长,10岁加入红魔体系,韦斯活说当地环境很混杂(rough and tumble),从学校操场、街场到训练场,竞争都很大。他是曼联class of ‘93,年青时要与92黄金一代的加利尼维利、史高斯、碧咸等训练;跟菲腊尼维利一起赢过青年足总杯;在预备组跟简东拿做队友之余,教练艾历夏里逊(Eric Harrison)跟费爵爷同样严厉。

“如果你交不出表现,你不可能长时间留在队内,他们会踢走你;很多好球员因为心态不够坚强,没有准备好赢,最后只能离开。”韦斯活也是其中之一,当年他无法升上成年队,以19岁之龄告别红魔。“在这种文化下成长,你自然想赢尽所有,也对自己及身边人有很高要求。”

球员年代的韦斯活无法升上曼联一队,在英格兰低组别联赛打滚。(Getty Images)

最在意的只有球员 揭私下另一面

他用同一种态度执教香港队,赛前分析对手、制定战术计划、召开球队会议,把想法尽可能灌输予球员,“每个国际赛期,我们只有8至10日时间,想有成绩,我就必需要求所有人都有贡献。”有球员说韦斯活在港队比赛时甚至会穿球鞋,对战术也有自己的坚持,那份认真任谁也感受得到。

假如有人不符合要求的话,他会如何处理?

“换人吧,我们承受不起有人在乱搞。”可是他想深一层,又说,“在香港这样做有点困难,因为我们没有100个球员可以选择,如果我们一直换,就没有球员剩了,所以要好好教导他们。”

启德主场击败印度之后,韦斯活立即找来团队合照留念。(资料图片)

他的执著都以球队、球员为优先——试过因酒店早餐的蛋被对手吃掉而生气,因为让球员补充蛋白质的计划落空;又会为球员家属的比赛门票视野欠佳而懊恼,因为认为此举不尊重对方。

跟着他口中“识波”的角度去看,所有事仿佛变得可以理解:上月友赛被尼泊尔逼和,是因为5日后亚洲杯外围赛要对印度,无法尽全力争胜,“看看尼泊尔为了一场0:0的比赛而拼了命,之后外围赛却不敌老挝。如果我们击败尼泊尔但败给印度,就真的做错了。”

那场比赛后他拒绝与表达不满的球迷交流,亦有自己的说法:“有时要懂得审视形势,我不希望因一时之气而令问题变得严重。这不代表我未来都不面对球迷,或只在胜利时去做,而是正确的时机。球迷与成绩对我一样重要。”

韦斯活曾经拿起大声公与球迷互动,更一度自嘲“Westwood Out”。(资料图片)

至于一改传统拒绝传媒采访训练,甚至对球员下达封口令,他这样解释,“我不想球员集训期间分心,或者他们做了不该做的访问、被错误引述。我们会在合适的时间说话,例如记者会,所以我们并非不喜欢传媒。”

“这听上去是有点野蛮,但作为球队领袖,我专注在结果,最在意的只有球员。”他面不改容。

尽管如此举动与惹火言论无法取悦外界,不少球员倒是很信服韦斯活。有人说他能把坚定的信念传递给全队,也有人看得其背后用意,“他总是提醒我们,每个人在队中同样重要,教练团与职员也会为大家准备到最好,尝试提升水平去与更强的对手较量。”

作为球队领袖,韦斯活把专注力都放在球员身上。(梁鹏威摄)

韦斯活还会为提升团队气氛而花心思搞小活动,例如在队内办飞镖比赛,赢家却要把盆栽拿回家;球队赢波的话会按球员喜好一起出外庆祝。

访问当日他从袋中拿出一只“尖叫鸡”玩具,说是行街随心购买,想着可为球员带来欢乐,“我有时会让他们唱歌,是想他们都享受来集训,也可能因为我是非常有趣的人。”语毕,他露出笑容;球员说他有时玩得比自己癫,对此亦很受落。

同一个姿势与背景,韦斯活笑与不笑,已经给人另一种感觉:

他说在足球以外,自己是个容易亲近的人,对任何人都非常友善,“有些人说我面无表情,但你认识我的话会改观。我回悉尼去酒吧的话,有30至40位朋友;若在路上遇见我想合照、拿签名或谈天,我都很乐意。”

缺席社交平台 坚定全因自信

其实在职业足球世界,选兵本来就是教练说了算,只是韦斯活有话直说,不懂得好好包装。

因为他不在意批评,甚至连Facebook、Instagram及X(前称:Twitter)的社交帐号都没有,“反正我看不懂广东话,看来有什么意义?费格逊也没有社交平台,那为什么我不可以?”

韦斯活的言论他球迷感觉不受尊重。(资料图片)

韦斯活的自信源于35年来职业球圈累积的经验——球员年代在英格兰低组别联赛打滚17年,当上教练后率领印度球会两夺当地顶级联赛冠军,也在马来西亚与阿富汗执教过,“以往我场上调动之前,会因考虑得太多而打消念头,但之后会后悔当时没那样做,所以现在我知道有些事就是应该这样做,没讨论的余地。”

即使在一片争议声下,他依然毫不畏惧,“我因此被解雇的话也不算什么,我曾经被炒,我也肯定会再被炒,所以球迷的不满无法影响我,我会相信及坚持自己的本能,做我认为对球队最好的决定,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就这样吧。”

韦斯活坚定相信自己。(梁鹏威摄)

“我肯定足总职员都非常希望我离开,因为我的要求带来了压力。”韦斯活打趣道。假若有天要离开,他希望留下的也是一支会入波、零失球、赢波、比赛刺激好睇、球迷与球员都享受的香港队。

香港队这份工作无法让他成名,但他视为人生以至教练生涯的进步,也想港队一起进步。

“东亚锦标赛我们不会包尾,会好好展示港队的实力,令球迷骄傲。”

“我们正在改进,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开始为未来着手准备一支相对年轻的队伍。当我离开时,希望人们会担心成绩下滑或无法再取胜吧。”

球迷高举“Westwood Out”毛巾,韦斯活希望自己的成绩表可以说服大家。(资料图片)

在高呼“Westwood Out”之前,韦斯活想说服大家相信他,“我们做的一切,与大家的目标都一样,就是为了赢。”有人说他只是拿世界排名较低的球队“刷数据”,他认为这根本不重要,“无论对手是谁,要入波与取胜,其实都不容易。”

最后,他再拿出自己的成绩表,“当足总跟我面试时,他们要求我做三件事。第一是提升世界排名,当时计划是每年升4位,但在即将公布(7月10日)的世界排名,我们很可能升到第147位,比我加入时的159位高了12位,3年后的目标我用10个月就完成了。”

“第二件事是晋级东亚锦标赛决赛周,我做到了。第三是打入亚洲杯决赛周,而我们暂时形势也不错,如果最后成功的话,我全部要求都达到了,所以留待明年3月(最后一场亚洲杯外围赛)才评断我吧。”

现在,你认为自己是韦斯活口中“识波”的人吗?

港足主教练韦斯活,领军战绩8胜2和1负。(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