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伤健投入七榄盛事 马会用运动连系社区
中度视障的他看不清眼前事物,透过口述影像服务与健视人士投入同一场比赛;轮椅青年首度现场欣赏七榄赛事,从中国香港队身上获得振奋人心的共呜与感动。一群踢波相识的“老友记”入场,仍能享受相同的运动乐趣;而来自基层家庭与少数族裔的学生,亦受七榄的团体精神所启发,激励他们发奋向上。
2025年“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上月底首度于启德体育园主场馆举行,香港赛马会连续第四届作为官方社区合作伙伴,透过“赛马会社区七人榄球计划”让不同年龄层、能力和背景的人士都能体验七榄的速度与热情,他们还参与场外七榄球迷村各项活动,全方位感受这项世界级盛事。
摄影:黄宝莹
主场馆外的七榄球迷村,舞台上载歌载舞,10岁小五生陈瀚霖(Mares)配合音乐节奏,于虚拟骑马机上“策骑”着。这位小伙子在游戏中以第一名完成,从扭蛋中获得小毛巾让他兴奋不已。
Mares活泼好动,榄球、游水、羽毛球、单车、重剑都体验过,他在参与七榄后有另一种体会,更再度燃起对榄球的兴趣。他称:“第一次欣赏七榄比赛,现在我更明白榄球规则。我喜欢榄球跑跑跳跳的速度感,这更讲求团体合作,若能与队友配合、助攻对方达阵,会很有满足感,所以未来想再尝试打榄球、参与更多大型赛事。”
尼泊尔裔中学生Gurung Arwin(阿古)同样乐在其中,他与好友一起于球迷村玩彩绘,在脸部画上鲜艳的榄球图案。年仅14岁的阿古身型高大,1.7米高的他参与马会支持的榄球社区计划3年,恒常训练并代表学校及球会比赛。
他坦言,透过榄球非但可以强身健体,更能认识到来自其他球会、不同背景的新朋友,与他们有着共同话题,一起打波、食饭、聊天。
阿古更有机会现场支持最喜爱的阿根廷男榄,这支“世一”队伍最终全胜、首度在香港七榄封王,作为球迷的他亦能分享这份喜悦。阿古表示:“最兴奋是跟球星影相、拿签名,阿根廷球员‘好劲好型’,又快又‘撞得’,我会继续练习,加强体能,希望有天像他们一样在启德比赛,做一名职业榄球员。”
参与体育盛事并非年轻人专利,看台上还有70岁的关汉昌(Danny),他30年前患早期鼻咽癌,近来出现后遗症,仍积极做运动,在马会支持的长者足球计划认识63岁的周国亮(Stephen),齐齐在七榄为中国香港队打气。
第一次现场欣赏七榄的Stephen,感觉十分震撼,“就像在电视机上看温布莱(英国著名球场),赛事充满气氛,参与其中很有满足感。”
Danny早年担任圣若翰救伤队成员,在香港大球场的七榄比赛当更,早见证斐济、纽西兰等劲旅,“速度好快,好吸引”,这次再度入场,眼见场上你追我赶的球员们,让他忆起段段往事。“年轻时踢波是搏命,但现在学懂享受。最享受是传球给队友,完场一起饮茶,又可以保持体能。”
Stephen因英文名加上姓周,获朋友们以“食神”称呼,有高血压的他认为,参与七榄等不同活动有助改善生活习惯。他现在早睡早起之余,每天也会慢跑5公里,“这扩阔了我们的社交圈子,让精神、体能都可持续地发展,如没有这些活动,我的活力与认知能力或许会下降三至四成,希望大家继续推广长者运动。”
他又表示,透过七榄赛事认识前港队成员姚锦成,知道对方经常真情流露、在访问中洒泪,认为对方是自己的学习榜样,“榄球是比较冷门的运动,运动员付出很多心血与时间,但他也能坚持下去,是很值得欣赏的事。”就如电影《食神》主角史提芬周所言,“只要有心,人人也可以是食神”;只要有心,人人也可以是运动员。
另一位受惠于马会七榄社区计划的张凯童正是最佳例子,自小患上白化病让张凯童视力退化至只得两成,“像相机失焦一样朦朦地”,但他视障心不障,拒绝让工作成为生活唯一,决心要认真学习一门技能。
张凯童自17岁接触保龄球,2009年起已加入港队,现是全职运动员,今年举行的IBF世界残疾人保龄球锦标赛中,他更于男子TPB3项目夺金。
今次七榄赛事,张凯童透过口述影像服务及触感道具辅助了解到场馆设计,又清楚场内球迷各种奇怪装扮,“口述影像形容得很仔细,有孖宝兄弟、金刚,最记得有一班人扮麦当劳叔叔,他们拿着啤酒,很有趣。”
对张凯童来说,最重要是有机会与健视人士一样,欣赏及投入七榄这场世界级盛事,“我自己看的话,只见到有人不断地动,但口述影像能告诉我球场内发生什么事、球员在做什么、他们为何会跑到那里。对我与其他视障人士而言,是一个平等的机会,在同一场地、环境、时间下与健视人士一起享受赛事、感受刺激,彼此有共同的话题与体验。”
一众轮椅人士也在义工陪同下参与这场世界级盛事,包括香港首位轮椅医生吕慧翔(Jennifer),她在无障碍座位首度感受到七榄迷人的魅力。Jennifer说:“想不到七榄每场比赛这么短,但节奏紧凑刺激,现场欢呼声,加上观众一直在跳舞,感觉很有活力,我被这深深吸引。”
Jennifer 16岁时因脊髓出血导致下肢瘫痪,需用轮椅代步,她受伤前曾是篮球健将,热爱NBA球队洛杉矶湖人,试过以控球后卫身份征战学界赛场,难怪拍照时她能一手拿着榄球。
她皮肤下仍藏着运动员的顽强基因,目睹中国香港男榄在落后日本0:14下连追多分反胜43:21,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他们历尽艰辛到达得分线,获得全场欢呼,这是我最难忘的画面,因为近年来很少遇见这些振奋人心的场景。我很开心有机会见证这一切,当然想继续参与更多同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