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谭仔三哥姐姐|从不懂广东话到管9间店 “美线”是勇气象征

撰文: 高诗琦
出版:更新:

3月初的全港学界精英足球比赛决赛,全场反应最热烈一刻除了互射十二码决胜负时,就是半场休息期间,赞助商谭仔三哥派出“姐姐啦啦队”以舞蹈应援时。
“谭仔姐姐”如今已成为香港一种次文化,也成为了品牌的代表人物,精英赛当日有份做啦啦队的“代代姐”接受《01体育》访问,操一口纯正“姐姐语”的她目前已是三哥的区域经理,她讲述自己是如何成为“姐姐”、进而化身啦啦队、甚至在飞机上工作。

“我煮美(米)线好用心!”代代姐很符合大众心目中“谭仔姐姐”的形象:有妈妈感的中年女子、说着带浓浓口音的广东话、亲和力十足。

代代姐在2010年由四川来港,2011年开始在三哥工作,她仍记得初来港时求职相当困难,“啱啱嚟𠮶阵我都好徬徨,因为广东话讲得唔好,𠮶时揾过酒楼,佢知我广东话唔好,就叫我去洗厕所,𠮶阵先30岁。”

“代代姐”在谭仔三哥工作已近14年。(黄浩谦摄)

代代姐偶然发现谭仔三哥售卖的小食,与家乡四川的菜式有相似之处,她决定去应征,“就揾到旺角𠮶度,个店长都冇话觉得我广东话唔好,佢都教我做嘢,我做咗3日,就教我打单,好有耐性。”初期她也碰过钉,“香港人有时会讲英文,试过有客人话,‘麻烦要包tissue’,我真系唔知系咩嚟!”她笑说,“咩话?咩话?之后同事话系纸巾。”

虽然到今天,代代姐的广东话仍是口音较重,但不难听懂之余,也变成人们口中的“谭仔话”,她回想当时花不少时间练习:“自己多练、多啲睇电视,或者同同事倾计𠮶阵讲多啲。”

14年间,她从楼面做到厨房、落单还是煮米线、土匪鸡翼、尖椒皮蛋等,通通难不到她,现时更已是区域经理,一人管理9间分店的运作,她笑说:“我依家睇元朗、天水围,仲有尖沙咀,三个区!”她笑着做出一个“三”的手势,还推荐记者去尝试元朗的“三哥烫”,同样是她豁下店舖。

“代代姐”在谭仔三哥由前线做到管理,厨房工作也难不倒她。(黄浩谦摄)

说到在足球精英赛做啦啦队的经验,她坦言一开始获邀请时觉得害怕,毕竟年纪不小,但转念一想,“如果佢哋拣我,一定有原因,所以我觉得好荣幸、好开心”训练期间也不容易,她指“姐姐”们没有跳舞基础,“排练嘅时候,左同右都分唔清楚,又要记舞步、数拍子,记得左脚又唔记得右脚,记得左手又唔记得右手,好艰难……”

从初来港不懂广东话到一步步走到管理位置,代代姐有的是坚持和勇气,和正面看待事物的心态,“未出场之前好紧张,但我哋出嚟听到欢呼声,觉得好兴奋。之前冇试过表演,今次之后钟意咗,原来好有满足感。”

“代代姐”享受在学界足球精英赛做啦啦队。(资料图片/袁志浩摄)

最令她惊喜的是女儿的反应,代代姐说,早些年女儿读书较忙碌,两人沟通较少,“我个女今年21岁,𠮶次我哋做啦啦队,佢都有嚟,公司都畀咗张飞佢,我哋出嚟𠮶阵,佢喺(看台)上面影相,跳完之后,佢嚟揾我哋,话,‘妈妈,你真系好叻,好厉害!你做到啦啦队,我都未试过’。”说起女儿,代代姐露出最灿烂的笑容,“感觉依家同佢之间距离冇咁远……我觉得喺佢心目中,我都几叻。”

早前三哥与日清合作,在香港快运航班上推出杯面,还特别举办“空中发布会”,在往日本的特别航班上让乘客品尝杯面,代代姐也以大使的姿态参与,除了在登机牌前与乘客合照,也在航班上透过广播系统与乘客玩游戏等等。

代代姐忆述时说:“我一个嚟自四川乡下农村嘅妹妹,以前觉得喺飞机嘅工作系好神圣,今次体验到喺飞机上面讲嘢,仲可以派面,同空姐一齐做嘢,好感激。”

“谭仔姐姐”的源起,多少带有嘲笑她们口音的意味,但“墨演”、“懒肉”、“美线”慢慢变成一种亲切且具本土特色的语言,“姐姐”们已成为一种象征内地来港而勤奋、亲切地工作的文化符号、甚至是品牌代表,代代姐谈到“姐姐”的称呼时,说:“我对姐姐呢个名,觉得好好,我哋公司嘅客年轻人比较多,听到呢个称呼,我觉得好亲切。”

她续说:“客人嘅需求系乜嘢?唔一定佢主动揾你,叫你拎咩先拎过去。”由初来港的徬徨无助,到由最前线做到管理,代代姐说其实没什么秘诀,“由头做起,冇咩捷径可以走,好似讲广东话,一定要努力、敢学敢做。要有同理心、做人都要大胆啲,大胆啲,一定会成功。”

勇气,给予代代姐一个又一个“冇谂过”的经验——“冇谂过自己可以做得咁好,冇谂过自己喺香港可以做到区域经理,冇谂过喺香港,可以企喺足球场跳啦啦队”。访问完毕,代代姐又赶着离开了,“要去工场睇下啲工序”。有目标、敢尝试的人,总在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