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课|疫情下如何上体育课? 教师转型不忘初心:要学生开心投入

撰文: 叶诗敏
出版:更新:

小学体育课到底学过什么?我在访问后努力回想,只记得尽情玩乐、跑太快跌倒、还有学不会后翻筋斗而留堂。
事实上,相信没太多学生会深究过小学甚至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比起“学习”一项运动,体育更似是在主科课堂中的“缓冲区”,学生们只想纯粹嬉戏。
教育局早前宣布全港学校在9月23日可分阶段复课,进行不多于半天学习活动。在社交距离下展开的新学年,除了对师生有不同意义,对以带领佛教林金殿纪念小学女篮赢得学界13连霸的体育老师尹栢涛而言,是另一番体验。

大概2020年是人类学习“适应”的一年。因着新冠肺炎全球爆发,我们不停适应疫情下的新常态,无关种族、性别和年龄。9月1日电子开学后校园复课,社交距离下的体育课仍是体育课吗?

佛教林金殿纪念小学体育老师尹栢涛,身兼篮球与田径校队教练。(黄宝莹摄)

喜欢和享受玩乐是小孩子的天性,然而这一年需要适应社交距离的小学生“很惨”,甚至是全年的学界赛事被逼取消,身兼篮球与田径校队老师尹栢涛坦言年纪较小的学生会想不通,“为什么来到我们这一年才取消比赛?”,尹说:“他们都很勤力练习,可惜没有比赛机会,比较惨,也没有办法,比赛取消都不是她们的错,不是她们做错事被人罚而不能比赛,是大环境的问题。”听后不禁心想,这一代的小孩子真的似是“被罚”般无奈,在大人眼中没有养份的放电活动,着实是他们健康成长必须的珍贵经历。

尹Sir指复课后都会担心学生状态,“会不会鸡手鸭脚,因他们好久没有活动过,还有个人卫生问题,始终小朋友的自理能力都会偏低,一有得玩,社交距离因此增加风险。”(黄宝莹摄)

复课初期主要教授理论 减低身体接触

复课后,学校须遵守防护指引,包括避免进行队际的球类运动等,复课初期体育课也尽可能只教授理论如球例、战术等,减低学生接触风险;由于学生须戴口罩上课,学校也会视乎情况安排轻量体育活动如拉筋、健身操。

尹Sir指今年一月与七月的两次停课,以Zoom上体育课也是以理论为主:“始终学生家里环境都不一定宽阔,我们有一个网上学习平台,学生看完影片学习后,再上网答问题。”

小学生的专注力有限,连体育课都要“坐定定”听理论不能走动,着实困难,尹Sir说庆幸体育课时间较短,学校安排20分钟一节,一星期分开上两节,而不是连堂,“20分钟讲少少、播吓片,一起讨论再回答问题,(学生的)集中力还可以的,特别是一、二年班,如果体育堂坐足40分钟,就会好惨。”

“难是难在课堂的设计。”尹Sir认为要令体育课多理论而学生不失兴趣,是一大挑战。(黄宝莹摄)

而如何令网上学习变得有趣,成为了体育甚至全港老师当下的挑战。“一开始都有点不习惯,平时体育堂不会讲太多话,讲少少示范就让学生试做,但现在要令他们好集中听之余又要有趣味,多理论、不能动之外不失兴趣,难是难在课堂的设计如多点加插影片和图像,而不是难在要用电脑、IT工具帮手。”

小学不应占太多理论 多学习身体操控

即使是教师本人,都认为理论对小孩子来说会沉闷,不要说集中力较弱的小孩子,记者听到“理论”一词已觉闷。尹Sir直言体育课理论课在小学阶段不应占大多数,毕竟小学不是大学,应该多走动、学习控制身体,“小学体育堂是应该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论解太多而学生没有实践过,好难培养到他们的兴趣。”

理论课后,学生需要到网上平台回答问题。(黄宝莹摄)

那么,小学体育课又能教什么理论?

“安全意识、身体的健康、不同运动的球例、历史等等。”他展示了学校的网上课堂资源平台,看到了各项运动介绍如足球的越位、篮球联防等。小孩子用五观来感知世界,某程度上他们比用言语文字沟通的成年人,拥有更敏锐的触觉,更强的理解能力。身体活动的游戏、玩乐,都会成为小孩子的经验,是一个无形的、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

学生由一月开始都没有尽情地上课。

教育局在7月初宣布“提早放暑假”,尹Sir感叹谓:“小朋友一定想郁,严格来说,他们由一月开始都没有上过体育课,仅是之前6月复课一个月左右,但都没有尽情地上课,所以一定好挂住。”他指教育局有指引说复课后在合适距离可以上课,学校都会跟随指引让学生在有限度下活动身体,而家长都需签上课同意书。

复课前,佛教林金殿纪念小学体育课都是以运动理论、战术、球例等为主。(黄宝莹摄)

不建议戴口罩跑步 忧小学生怕事难言不适

考虑天气仍炎热,若跟指引让学生戴口罩上体育课,在烈日当空下很容易引致呼吸困难。尹Sir坦言不建议戴口罩跑步,“个人不大建议戴口罩跑步,宁愿保持一定距离,始终他们不是长期运动,又不是专业运动员,特别是小学生,有问题未必敢出声,中学生可能较好,小学生会怕事。”尹Sir指学校用具都充足,可进行非队制的球类运动,可以一人一个篮球、足球,高年级也可以在社交距离下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同场加映:三水同乡会禤景荣学校安排小一生率先回校适应

+2

就如尹Sir所言,学生们在今年没法“尽情”地上体育课,连玩都不能尽兴,问可会影响低年级小学生的群体生活,尹Sir说不会太担心;以他的经验,小朋友本身喜爱群体玩乐,不会因此而适应不到群体生活。他笑道:“他们有聚在一起的机会就会玩,反而担心自我管理卫生的问题多于他们会因社交距离而疏远。”

尹Sir坦言在保持社交距离下,会让学生拉筋、做健身操,不尽是教授理论。(黄宝莹摄)

全港老师的难题 带动气氛令学生投入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分组、降低带氧运动的体育课,教育年资长达16年的尹Sir坦言,今年开学的确是一大挑战。

“准备的东西是多了好多,例如平时教足球,我心目中会知有什么课堂活动要做,但现在同一个课题,要多点准备好活动、工具。但相信这是全香港老师都在面对的问题。”他又谓老师如何带动气氛比较重要,“如果落指令,然后要学生做,自己站在一旁观看,相信除非学生好玩得就会投入,不然总有些同学没那么投入。”他认为在学生身旁多点鼓励、搞好气氛,能令他们投入一点,“我觉得老师职责其中一部分,是令他们上课上得开心投入。”

佛教林金殿纪念小学女篮已在学界取得13连霸,连霸伟业于疫情下无奈终止,尹Sir坦言对部分小六生在毕业前未能出赛感到婉惜。(受访者提供)
重视体育发展的林金殿,其中女篮历来培育了不少本地猛将,包括升上中学学界班霸协恩后赢尽冠军的张华倩等人。(受访者提供)

随社会或时代改变 专业提供最好的体育堂

不只是学生,教师也在疫情下“转型”学习新教学模式,甚至于停课不停学期间化身“YouTuber”。尹Sir认为小孩子始终会期待体育堂,因此相信他们会在遵守指引下享受体育课的乐趣。“作为体育老师,在这个情况下要想如何专业地提供到最好的体育堂,不可以觉得‘以前上开这种体育堂,不是这种体育堂就唔得’,始终随社会或时代改变,不同情况需安排不同的东西,而且相信疫情也只是暂时性。”

追逐嬉戏跳跳飞机的小学校园生活,生活满是说不出的写意;人与人的接触与交流,是视像无法取代的。

体育课不只是主科的缓冲,同是独特的经验,大人很难以言语或客观标准来量度他们每次“玩乐”之后的得着,然而经历过探索、如何运用身体的大小肌、成功或失败完成运动动作,体育课是他们以自己方式记录的快乐学习回忆。

“我觉得老师职责其中一部分,是令他们上课上得开心投入。”(黄宝莹摄)

适合跑步的训练口罩,要注意的9件事:(按图放大)

+4

关于外科口罩的9件事:(按图放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