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贡行山路线】登“西贡三尖”睇鱼岩顶 出罾棚角咀赏无敌海景
是日天气持续良好,重游一趟睇鱼岩顶与罾棚角咀,那是浪茄湾以东的天涯海角,与西贡半岛东极另一边的长咀、短咀南北对向。是次旅程不单在月内完成“西贡三尖”(蚺蛇尖、钓鱼翁、睇鱼岩顶),去年的同一天(11月24日)更连走“一尖三咀四湾”,两次同月同日行程结合下几乎走遍整个西贡东,非常难得。
日期:2019年11月24日(日)路线:西湾亭—吹筒坳—西湾山—睇鱼岩顶—长岩坑—长岩顶—罾棚角咀—浪茄仔—浪茄—东坝—北潭涌天气:晴
虽然温度在深秋日子来说明显偏高,不过适逢四年一度的区议会选举日,出发前先履行公民责任,为未来四年投下神圣的一票。近期社会局势促使市民反应异常踊跃,加上担心票站会受干扰,宁愿牺牲一个可以睡至日上三竿的假日,票站七点半开门时已大排长龙,等了半小时才能进去,离开票站时人龙更翻倍。
循例在西贡早茶,接着在亲民街麦当劳门外乘29R村巴到西湾亭,起步时将近十一点,稍后要在温度最高、阳光最猛烈的时间挑战睇鱼岩顶及罾棚角咀了。保留体力,沿较少上落及热门的“下路”前往吹筒坳。继续以中等速度登上海拔314米的西湾山,但西湾山顶没有可让人休息和赏景的地方,要休息请到约两分钟步程外的凉亭。
凉亭下方不远处有小径通往睇鱼岩顶,但入口立着有点骇人的警告牌,称附近发生过严重甚至致命意外,不宜前进。类似警告牌在传统险要的山头和石涧常常出现,包括狗牙岭、飞鹅山、吊手岩等,不过睇鱼岩顶及罾棚角顶一带并非险要之地(除非沿岸位置),亦没甚意外出现,似乎渔护署在此立警告牌另有原因。
按图看清路线、沿途风景、设施▼
在灌木丛穿插约半小时抵达海拔233米的睇鱼岩顶,不过睇鱼岩顶较为冷门,附近部分位置有大量绊脚的树藤及横生的树枝,以前也不是这样,可能是超过一年前的“山竹”强十号风球所致。睇鱼岩顶只有一片非常细小的平地,连适合坐下的地方都没有,而且也没有鱼可以“睇”,除非把鱼带上去、穿上有鱼图案的衣服,又或是有大型水上动物闯进附近海域(五年前红石门曾发现长约十米的鲸鱼,可惜是尸体)。
睇鱼岩顶正东面至东南面几百公里都没有陆地了,所以在万宜无云的天气下,难以辨认天与海的界线,至于北面和南面分别是大浪四湾和罾棚角半岛,可同时看到西贡东面两个天涯海角。
由睇鱼岩顶绕经企角头往罾棚角半岛,企角头是欣赏整座罾棚角半岛与其东岸海蚀洞群最佳之处,东岸在长年累月的大浪冲刷下,海拔十米下都变成寸草不生的陡崖,遇上原本岩层较脆弱的位置,更会击成海蚀洞。
企角头与罾棚角半岛之间亦会经过长岩坑涧道下游,涧道所在离海岸只有约百米,趁机溯溯。长岩坑最下游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看到清晰的水潭、瀑布和岩层分界线,只是久无降雨,瀑布一点流水都没有。靠近海岸,因位处内湾,涧口石滩上堆积不少随浪漂至的垃圾,尤以发泡胶和塑胶瓶为主,也有弃下的小舟。
按图看清路线、沿途风景、设施▼
更多靓景打卡行山路线:
登上罾棚角半岛山脊,半岛有长岩顶和罾棚角顶两山,最尽处是罾棚角咀,浑圆的饭甑洲离罾棚角咀一峡之隔。在短草与密林夹杂的山脊走大半小时才到罾棚角咀,罾棚角咀实际上分三个“咀”,但明显小径引到中间的一个“咀”。
在安全情况下尽量走至尽头,把握十五分钟休息时间,前望饭甑洲与一望无际的海域,间中会有小艇在海峡高速通过。
按图看清路线、沿途风景、设施▼
从罾棚角顶与长岩顶之间左转下浪茄仔,植物变得茂密但路胚尚为明显,此时太阳高度下降但阳光仍然猛烈,环境显得炎热。横过浪茄仔小沙滩,就继续沿山腰往浪茄,不过上山初段是陡崖中的栈道,小心点就问题不大。
浪茄位处麦径二段,进出路线亦不崎岖,环境当然较浪茄仔热闹,是著名的露营和水上活动的地方。登上大段楼梯至东坝,最后在柔和的夕阳下爽步走一个半小时回到北潭涌,完成睇鱼岩顶与罾棚角咀之行程。
很多市民担心票站受干扰而大清早投票,但亦预期整体局势会稍为平静,所以东坝游人熙来攘往,秋季假日黄昏的北潭涌巴士站再现明显候车人龙。
按图看清路线、沿途风景、设施▼
免责声明:有见远足活动成为潮流,当中有相当多为新手,读者在参阅本网志后不宜完全跟随内容所述的时间及步速,始终实力有一定差距,应尽早起步为佳,在选择路线时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资料,避免迷途或受伤继而要求救援服务。本网志大部份游记对全无远足经验的读者来说都不适合,如读者贸然跟随游记而导致有任何意外或财物损失,本人概不负责。
【本文获“北潭坳Blog”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