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专访五】排球生涯延续? “全职”沙排女生的追梦胆量
有人问:“业余运动何必认真?”早出读书工作,晚练习锻炼才返归,是现实的做法,亦是业余的玩法,是香港排球模式。兴趣?热诚?梦想?凝聚力?究竟香港女排一众的“认真”,包含的又是什么?就让我们听听两名沙滩排球员的心声,说说在香港之地“全职”排球的可能性。
我们爱谈论可能性,惟亲尝可能性的人又有几多?
特别在这“唔返工点生活”入脑之地,习惯用“现实”去衡量梦想。惟要探究可能性,需要的只有胆量;其他的顾虑,多余。
欧阳玮欣、古蓉蓉,香港沙滩排球“全职”运动员,二人去年12月正式合伙,至今10个月。惟“欧阳”的名字早于两年前出现,那时候她与旧拍档袁廷芝“裸辞”为备战争取亚运资格,然后在选拔赛她们顺利力压黄婉媚及吴天丽,率先取下远征印尼巨港入场券,生涯首次打入亚运。
有人说“裸辞”并不可怕,只怕你放弃自己,相信“欧阳”当日亦得认同这部分才能洒脱辞去有稳定收入分的教师工作。
“我真的很爱这个运动,那种热衷令我不介意去牺牲;你知道吗?那时候外出比赛看到别的全职选手,她们一日行程是起床食早餐接着练习,小休后再做体能训练,有比赛的话可以预早一天视察环境及休息。”然而另一边厢的香港业余运动员,早上把行李偷偷地放在学校看更亭后,放工随即出发机场,深夜到埗后小睡一会立即比赛,欧阳玮欣及袁廷芝在离职前,一直这样。
“为何别人可以这样,我们却要在匆匆忙忙?到比赛落败比胜利多,全职训练就是当中差距。我们就想,那一起转做全职吧!”能够跻身亚运,欧阳及袁廷芝当日决定亦算成功,纵使其后后者选择重投工作,机缘巧合下荃青女排队友古蓉蓉大学毕业,欧阳的沙排路得以延续。
古蓉蓉的名字更常于室内排球出现,球会主力、香港队槌手,惟跟着“欧阳阿姐”全程投入训练,现在古铜色既健硕的肌肉让她更像沙排标记。二人沙排讲究配合,球技要合拍,生活习惯更得相近。跟着“阿姐”后,“蓉蓉”作息生活180度转变,浑浑噩噩、凌晨4时才肯入睡不再,则尽一个运动员的本份,她笑言:“原来这样被人迫也很快乐,很辛苦但有乐趣。”
惟在香港谈论全职,相比体院精英运动员或是港超联中的每位,沙排的大概只为“全职”。谈到“全职”的潜规则,欧阳亦有表示无奈:“全职代表有钱,对吗?但我们在运动上是没有收入的。全职运动员是获资助去履行运动、练习;我们没有资格叫真正全职。”
真正全职未能实行,在“全职”沙排训练下的绝大部分运动员,亦得靠任教练或兼职维生。揾钱为打波,自费亦为赴不同地方打波,幸运地或获“好心人”赞助,惟在资源紧绌下的二人要继续走下去,腾出余钱也许是当中要诀。
“所以阿姐常常问‘你买少件衫系咪会死?’”蓉蓉直言“全职”排球就是教晓你一件衫$200等于三餐饭的道理。不过转变非坏事,欧阳深信“全职”是令人变好:“以前上班工作有余钱,劳碌辛苦后我用钱买享受;但我渴求的享受不是这样。”
事实陈献略、杨秀美曾征战泰国职业联赛,上月黎正邦加入匈牙利职业队亦代表香港有第三人成为职业排球员。惟要组织室内职业排球队甚至全职排球训练,在此时此香港,天方夜谭。
“从小就被灌输一个思想:香港是不会有全职排球训练可能”,也许全职室内排球执行难度高,“港队外出集训一日至少两课,教练也会不断提醒我们要好好感受,因为返港后没有机会了”,蓉蓉认为“要揾食”的概念亦未免太入骨。
惟要过活、养家,在香港追梦也许先得看清现实。
对此欧阳直言认同,室内与沙滩排球的分别就是“现实”所在:“老实说,如何在未有职业赛根基下叫14个人同时辞职去训练?沙滩排球二人之事,这就是‘全职’的最大可能性。”在每个排球爱好者心里,也许埋藏职业球员的欲望,但探究可能性无绝对正确的路,“所以14人一起承担风险,难以实行。”
此外欧阳亦提到室内与沙排的“现实”分野还有身形优势:“室内是斗‘大板’、斗力量、斗高,完;体型在沙排非绝对优势,讲求更多防反、击球位置、观察,如日本队身高只有1.6米几但已是世界头十,所以我常说如你想行一条较远的排球路,应该一早决择。”
《延伸阅读》
可能性在前,勇于尝试亦得受得起“质疑”,而往往来自亲朋戚友的更难消化。“你够未?玩完未?”面对以“玩”来形容全情投入训练的生活,欧阳直言难以嘴嚼但非不理解:“我31岁了,也许短期目标是明年亚沙运,但这不能说是界线,因为如果是‘当fit’,我仍想继续。”
踏上这无金钱回报的旅途,除了感激自己及队友的勇气,欧阳补充:“感谢‘阿肥’,很多时当充我们的义务教练,大家同样是为沙排踏向更远的道路。”
在香港,亲尝可能性的人不多,既然有胆量之人出现,不妨支持。
或者是,不要用“玩”来践踏别人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