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少田径赛】陈佩琦潘幸慧百米女飞人的盼望:延续港队摘牌传奇

撰文: 叶诗敏
出版:更新:

潘幸慧、陈佩琦,由学界“德望女飞人”写到香港代表队的两个田径女将名字。相差两年的二人,分别在2015年和2017年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摘下奖牌,前者更在第一届取得香港队在这顶赛事的唯一金牌。冲破学界纪录到站上亚洲舞台,每面奖牌都刻画不一样的意义。期间限定的“亚少”(仅限16至17岁运动员参与),荣耀和纪录背后埋藏怎样的历练?

就读男女校的我面对女校,总像抹了一层神秘面纱,印象仅停留在整蛊老师的电影老桥段、学界比赛日为师姐妹以高音频打气的青春场景,那股女生凝聚力仿佛特别强大。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模样和故事,各女校出身的女生更似是拥有各自的氛围,21岁的潘幸慧和小两届的陈佩琦这对田径“德望妹”,就予人活泼和坚持。

潘幸慧(右)在2015年亚少田径赛100米决赛中封后,陈佩琦则在2年后的100米、200米和4X100接力中取得两银一铜。(梁鹏威摄)

潘幸慧—成功争取战100米 亚少摘金更可贵

今届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将在本月15至17日在将军澳运动场举行,但说到潘幸慧的“亚少”,时钟从反方向移动到2015年,那年的她在2012年打破香港青年400米纪录后停滞不前,感到焦虑。“由8岁开始玩田径,小时候较多出赛机会,但人愈大竞争愈大,出赛机会也愈少。”纪录没有随时间一同前进,经历樽颈的她在首届于多哈举行的亚少田径赛,除了200米外还向田总争取参加100米赛事,最终在100米决赛造出个人最佳成绩12.27秒勇夺金牌,意义非凡。

“我记得在多哈要适应时差和沙漠天气,最终在自己争取回来的100米赛取得金牌当然特别开心,2015年那年是我跑步的樽颈,却在亚洲赛夺金。‘唔上唔落’一定会对自己有怀疑的,是这个PB和金牌令我重新相信自己可以‘上’回去,予我动力继续冲。”

纵然是女子400米青年纪录保持者,潘幸慧(右)始终较热爱短跑,“400米比较辛苦。”她笑道。(梁鹏威摄)
拍摄前没有与二人夹定衣著,两位田径女生满有默契以全黑运动服前来。(梁鹏威摄)

可是,在这面历史性的亚少金牌过后,瓶颈再次来临,幸3年过后她终在2018的台湾国际田径公开赛走出“奖牌荒”,并于200米赛事两度刷新个人最佳摘下银牌。一次又一次破茧而出,尚有两年便大学毕业的她透露有意转做全职运动员:“我想知道自己能走得多远。我已达培训标,转做全职后可更有规律训练,之后都会集中在100、200米项目。”

二人去年首度征战亚运,并与林安琪和梁筠宜在4x100接力中合力跑入决赛。(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7年前的400米青年纪录至今仍未有跑手打破,Wise笑谓还是更喜欢短跑:“400米比较辛苦。”旁边的佩琦也大笑:“我试过跑一次400米,不会跑第2次。”由陈秀英和温健仪保持、尘封20年的100米港绩,她们对11.73秒这数字坚定不移。佩琦在2016年的亚青赛跑出11.85秒,与香港纪录擦身而过,仍是香港女子100米青年纪录保持者;2017年的亚少赛,是她人生第二个亚洲赛,那时期望能再下一城冲击100米港绩的她以11.91秒夺银。

陈佩琦(左)在16岁以11.85秒刷新港青纪录,与香港纪录仅差0.12秒。(梁鹏威摄)

陈佩琦—摆脱伤病 稳定状态再冲港绩

“第一个国际赛奖牌是16岁的亚青,刷新了青年纪录,但那时我是跟19岁的跑手斗!”她笑道。“第二次便是亚少,符合自己年龄与16、17岁的竞逐,更在200米冲破PB,是意料之外。”她谓普遍亚洲水平的24.55秒是很正常,但香港普遍是24.58、24.57已算出色,因此200米跑到上23、24是基本,而她则在上届以24.57秒、0.51秒仅败予中国的冯璐璐摘银。高峰时期的11.85秒时过3年,佩琦未有气馁:“跑11.85秒时年纪还小,甚么都不会,连力量训练都未开始,还有很多空间去进步和发掘,所以一直都觉得打破香港纪录是有可能的。”她认为邻近的台湾选手近年曾跑入11.60秒,只要香港跑手专心训练也能做到。

代表香港是什么感觉?“嗯⋯⋯开心。”佩琦想了想道。简单,没有刻意想太多,就是她。(梁鹏威摄)

3年了,不著急吗?

师姐林安琪去年造出PB、最接近香港纪录的11.76秒,19岁的她说得云淡风轻:“第一次樽颈是在跑出11.89秒后那段时间,平了青年纪录后半年内跑3次都破不到个人纪录,正常一年内是能有一次PB的,很少停滞那么久。不会说很难挨,但会不断想为什么不行。”去年经历伤病及低潮未能再度突破,她坦言现在目标是重拾状态,有人会理解为降低要求,惟小妮子明白纪录只会愈来愈难破,转换了目标和心态,“小时候什么都不会便靠冲,现在知道不能急,知道自己基本功不算好,要稳定状态,去年在台湾跑回12秒大关,亚运也再跑到11秒多,虽然仅是高峰时的8成状态,但相信会慢慢回升的。”

田径是个人项目,赢人是突破自己期间,不小心赢了。
香港女子100米青年纪录保持者 陈佩琦

佩琦年纪虽小却深明欲速则不达,追赶港绩前要先做好基本:“以自己为目标、突破自己,田径是个人项目,赢人是突破自己期间,不小心赢了。”听到这个可爱的比喻笑了,这个看破世情的不小心,我希望能快点到来。

+4
经历运动员必经的樽颈,曾期望在19岁告别青年组前冲破香港纪录的佩琦淡然道:“急不来,先稳定状态。”(梁鹏威摄)

羡慕后辈主场出战 盼延续港队“传统”夺牌

“说到港队好像不少都是‘德望妹’。”我问道。二人即“双眼发光”、流露自信的笑容:“不算多,不过质多于量。”林安琪、姚洁贞等,都是德望旧生,Wise说虽入港队的不算很多,“但撑起的都是那几个。”刚在大专赛刷新香港纪录的跳远女将俞雅欣、D1学界铁饼和铅球封后的师妹陈乐悠、跳高金牌黎恩熙等师妹均会出战今届亚少,二人对师妹和其余港将充满信心,“最紧要相信自己,不要怯。”

二人有小女生的可爱,又有田径女将的型格。(梁鹏威摄)

二人已超龄未能参与今届在主场举办的亚少赛,异口同声表示:“主场有广东话打气加持当然好,前两届都有奖牌“落袋”,希望港队能在主场取得奖牌。”话说采访前佩琦发来WhatsApp说找不到另一块亚少银牌,我笑说她奖牌太多,事实上二人多年来的确为学校、港队争得不少荣耀。

小妮子对代表香港的自豪可算有别的睇法:“港队比较严格,很讲求纪律,好严!例如出外要留在酒店、不可以过房玩等等。不过也因此在别的国家中予人印象良好,队风很好。”她续道:“香港运动员普遍交流比较好,但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在我们这个年纪已是全职训练, 也许我们英文沟通能力较强,可帮运动员翻译。不只是因为代表香港而自豪,而是在这个港队入面而自豪。”

第三届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日期:2019年3月15日至17日地点:将军澳运动场免费入场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