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石】教练廖晓莹见证运动攀登发展 提醒初学者脚力比手力重要

撰文: 颜铭辉
出版:更新:

由运动员做到教练,廖晓莹见证香港攀石界近廿多年发展,她感叹最初要节衣缩食出外比赛,之后担任教练,眼见香港的攀石设施愈来愈多,新一代的运动员冒起,这项运动渐受关注。
廖晓莹现为中国香港攀山及攀登总会三级运动攀登教练,桃李满门,学生由几岁的小朋友到古稀之龄退休人士都有。她表示很多人初学攀石,误用臂力,其实下肢的力量比上肢更重要。

个个都以为要大力才能爬到,但作为教练,我觉得下肢、脚的力比上肢更重要。
廖晓莹

香港的攀石墙愈来愈多,例如近两年开幕的荃湾体育馆及青衣西南体育馆都设有运动攀登设施,现在已经有13个康文署的体育馆设有攀石墙。廖晓莹回忆她最初成为香港代表时,政府体育馆根本没有攀石墙,“我在1995年开始参与这项运动,那时真的很少人玩。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都不清楚什么叫爬石。那时候未有人工场,政府场要到97年才有第一堵人工墙,我第一次接触攀石时是玩天然墙,感觉得刺激。”那时候廖晓莹的人工训练场地,就只有总会的训练场,但她记得场地很细。

廖晓莹以前是港队运动攀登代表,现为攀总的三级教练。(颜铭辉摄)

过去自费出国比赛

从前做攀石运动员,训练场地少又简陋,出外比赛更加困难,因为欠缺政府资助,大部分出国的费用都要自掏腰包。廖晓莹回忆:“没有办法,看看自己的承担能力,可能一年只可以去到一两站比赛。亚洲赛比较好,在亚洲地区的使费较少,就算自己出钱都不太‘肉赤’。”她的运动员生涯赢过“星加坡运动攀登锦标赛女子难度赛”、“全国攀岩锦标赛女子难度赛”及“香港运动攀登公开赛”女子高级组冠军。

在石墙征战多年,攀而优则教,廖晓莹还有另一个身份,她是中国香港攀山及攀登总会三级运动攀登教练,也是总会运动攀登委员会的委员。她见证住香港的攀石设施愈来愈完善,也愈来愈多后辈加入,青出于蓝。她说:“现在政府新建的体育馆,都有堵高墙予运动攀登,市面上还开了很多私人的抱石馆,带动起这个运动。”

廖晓莹在抱石墙上动作矫捷。(颜铭辉摄)

随运动攀登成为亚运以至奥运项目,廖晓莹指政府对运动员的支援也愈来愈多。她说:“现在多了很多运动员,政府也增加了很多资源在运动员身上。”她表示现在香港可以送运动员去外国学习及比赛,成绩不俗。她希望香港的攀石运动员可以有更多商业赞助出国参赛,“一年世界赛有很多分站,很多分站都在欧洲,去比赛的开支也几大。可能初头成绩未必好好,但经验是要累积的,不是今日去就即刻有成绩。”

回望近廿多年,廖晓莹表示整个攀石项目的发展理想,除精英运动员待遇有改善外,这项运动也愈来愈普及。“自从有抢包山之后,就多人知这项运动。”廖晓莹表示对攀石有兴趣的市民,大多会参加攀总的一、二级运动攀登课程,因为完成二级课程及获得运动员证后,才可以到政府的攀石墙玩。运动攀登需要两人合作,一人在墙上攀爬,另一人则在墙下负责防护。

廖晓莹到过很多陡峭的地形攀石。(由受访者提供)
+6

有初学者完全不敢放手

廖晓莹教过的学生多不胜数,她指最多人误以为攀石要用很多手力,“个个都以为要大力才能爬到,但作为教练,我觉得下肢、脚的力比上肢更重要,但是人的天性,你害怕的时候就想捉住东西,要改变(参加者)这个想法。我见过参加者死用手力,有的完全不敢放手,在石墙上企了半个小时,怎都不肯放手。”

对于某些初学者而言,爬上去可能不是最困难,最难克服的是落地。在每次攀登,上到墙顶或者中途体力不继要落地的话,你需要从墙上松开手脚,完全信任地上的拍档;拍档会慢慢放绳,将你放回地上。廖晓莹说:“常常都见(不敢松手),我要跟他慢慢聊天,令他有信心。再者,上去之前,我们会多讲解安全及器材的安全系数。我们的器材很多时可以吊到两吨的重量,你一个人的体重有多少?”

廖晓莹经常到香港郊野及外国挑战天然的岩壁。(由受访者提供)

标准的人工攀石墙高15米,超过5层楼高,所以不乏参加者在墙上畏高,进退两难。廖晓莹经验丰富,见惯不怪,“唯一方法就是鼓励他,给予他信心,让他知道我们的器材都得到认可。如果他不信绳,又不信保护他的人,就会惊上加惊,更加不敢放胆爬。如果你突破到之后,就会觉得自己去到一个境界,特别是爬天然石墙,去到最顶时,你会见到风景完全不同,会‘哗’一声。”

建议玩熟人工墙再挑战天然墙

廖晓莹建议新手不宜一开始就挑战天然石墙,应该在人工墙多练习。她说:“天然墙的环境复杂很多,变化大,石质可能会脆,易生意外。应该在人工墙学会安全步骤,懂得保护自己及拍档后,出到天然墙的应变就会好得多。”

香港的天然石墙分两种,一种是石上有稳固的保护点,可用运动攀登的技巧去攀爬,另一种是没有预设保护点,需要攀登者一边爬,一边在石隙中放置保护点,所需技巧较高,是为传统攀登。廖晓莹建议对攀石有兴趣的新手,先学好运动攀登,熟习基本的技术后,才去学传统攀登。

廖晓莹曾教导退休人士攀石,亦教过几岁的小朋友,教练经验丰富。(颜铭辉摄)

难忘退休人士大胆学攀石

问到教练生涯最难忘的经历,廖晓莹最记得教过一班约70岁的退休人士。她起初以为老人家会较胆小,“想不到他们都肯去尝试!要在墙上放手,其实有点像玩跳楼机的感觉,但他们都很大胆,令我很惊喜。”

运动攀登所需的装备较多,例如要安全带及绳,还要有拍档在墙下防护,所以近年兴起抱石,既可以体验攀爬,又更方便。抱石墙一般不超过5米高,墙下有软垫,可以一个人玩,所需装备较少,廖晓莹说:“如果是消闲娱乐就玩抱石,因为方便,穿对攀石鞋就可以玩。”

除了体育馆外,廖晓莹发现不少学校的外墙都加设了攀石墙,她希望政府可以加强在校园推广攀石运动。她说:“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攀石墙,但使用次数不多,在香港的攀石校队也不算多,因为比起足球、篮球及排球,攀石始终不是主项运动。希望拨多些资源在学校推广,很多学校都不知奥运将会有这个项目。”

廖晓莹用刷子扫走石上的镁粉。(颜铭辉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