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与夜:陈伟豪(2)】盼除上一代恶习 冀教下一辈自爱

撰文: 曾柏熊
出版:更新:
陈伟豪(左三)认为,不少年轻球员继承了上一代的恶习,寄语他们要自爱。(梁鹏威摄)

陈伟豪未打算挂靴,但总有天会不敌年龄。过去不少足球员退役生活潦倒,球会、足总及政策上都未能对球员有很多支援;但伟豪却认为,球员自身的态度才最重要。

其实很多本地球员跟陈伟豪一样收入不俗,足球员职业已非朝不保夕,只在于球员本身会不会计划理财。(梁鹏威摄)

过往不少球星当打时赚过盘满钵满,惟不善理财,又缺乏其他工作经验,挂靴后的生活难称惬意。近年球员大多懂得未雨绸缪,加上奥委会与民政事务处于2008年推出“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让运动员(包括足球员)有机会转型,其中受惠的如李伟文便曾转职驾驶导师。政府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亦表明将制定退役运动员就业计划,资助及鼓励学校及体育总会聘用退役运动员。

再者,近年社会足球风气改善,愈来愈多足球学校相继成立;上周足总亦宣布一个从5岁儿童开始展开的新青训计划,未来本地教练的需求必定大增,拥有实战经验的教练势更吃香,球员若把握这种优势而好好发挥专长,大抵已不愁退役后的生计。

陈伟豪虽打算继续征战绿茵,但他早有准备,除了早年考获地产代理牌照外,亦有亚洲足协D级教练牌,今年暑假将报读再高一级的C牌和证券经纪牌,终有一日意志不敌年龄时,足球行业内外都有更多选择。

为保良好比赛状态,足球员必须有所牺牲,减少玩乐,专心训练。(梁鹏威摄)
过去陈伟豪一餐吃三碗饭,30岁后吃什么都要好好想清楚,所以他现在经常都很肚饿。(梁鹏威摄)

享乐佳态难并存 做球员就要牺牲

不过,就算转型之后,育有一子的伟豪亦想教导儿童,因为在他眼中,“上一代的恶习”其实在当今新一代球员中依然常见,要改变这种风气,必须由下一代开始对症下药。伟豪所说的恶习,是指上一辈“爱蒲”的习惯:“很多天份比我好得多的球员,却以为灯红酒绿才是球星的生活,最终没有任何成就已被遗弃。”他表示,这种错误观念在年轻一辈亦非罕有。

年过三十,伟豪自感新陈代谢减慢,体重易增难减,过去每餐食三碗饭,现在却不得不好好控制食量,嗜甜的他现在连儿子吃剩的蛋糕亦不敢“执手尾”,怕增磅而影响状态,“有谁在年轻时不爱享乐﹖我也有过这种经历,更希望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别人,当一个职业足球员,就必须有所牺牲,良好状态与享乐,总难以并存”。

陈伟豪见识过太多天份比自己好的球员沉迷灯红酒绿,最终没有任何成就已被球圈遗弃。(梁鹏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