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与夜:陈伟豪(1)】英雄不怕迟暮 33岁仍求进步

撰文: 邝展衡 曾柏熊
出版:更新:

乐华邨。跟大多数香港成长的屋邨仔一样,在这条牛头角公共屋邨的每条走廊、每个平台,都是陈伟豪这班孩子的游乐场。游乐场里,伟豪发着足球梦。反复练习,除了喜欢,也因为自觉太平凡,唯有将勤补拙;但想不到,Normal One有朝一日都变Special One,成为港足的队长、南华的旗帜。英雄最怕迟暮。伟豪却说,33岁,为何不可进步?

香港队队长陈伟豪足球路的起点,源自成长的牛头角乐华邨。(梁鹏威摄)
我从不认为自己到过事业顶峰,反而我很想证明,一个球员在任何年龄都可以进步;为什么要像多数前辈一样,30岁就要想退役的问题?
陈伟豪
几乎每个七、八十后足球仔,都会用黑色箱头笔粉饰自己的“白饭鱼”,陈伟豪小时候就会画上“三间”,幻想自己有一日会成为品牌赞助的球星。(梁鹏威摄)

回到原点 乐华邨的挑战

拿着一双“白饭鱼”,伟豪用黑色箱头笔用心地画上“三间”,那是廿多年前的玩意——战靴怎能没牌子?当年的屋邨仔,如今却是那个运动品牌的代言人。一切,就从乐华邨说起。

自言读书成绩欠佳,伟豪小时候写“我的志愿”,从不是医生、律师,每天拿着父母给的零用钱无忧无虑在邨内四处玩乐,直至哥哥伟龙入选小学校队,伟豪方找到一个跟随的目标,学起哥哥的模样踢足球,职业球员梦亦开始萌芽。“那时候一有时间就踢波,假期早上7时踢到晚上才回家吃晚饭,就算不在球场,我都会像足球小将般,由出门一刻起任何路段边走边控球、见到墙就传射控定,每个小孩每天都是这样反反复复的练习,所以上一代球员的球感和基本功都特别好。”

讲到儿时在走廊踢波踢跌别人地主牌的趣事,陈伟豪乐得手舞足蹈。(梁鹏威摄)
上一代儿时是真正每天拿著足球在屋邨里反反复复地练习,所以球员的基本功都特别好(梁鹏威摄)

乐华邨球场人才辈出,九十年代出过驹腾的刘迪麟和星岛的朱仲佳等甲组脚;千禧年后则有伟豪和现效力东方的左闸黄展鸿。每当伟豪形容自己从小都并非最出众的球员时,总会提起第一次遇上黄展鸿的经历﹕“小学时的‘ 大眼仔’ 在社区已薄有名气,连楼下街市大叔赌20元一球的比赛都喜爱叫他助拳。那时我才刚开始踢足球,眼见他这么厉害又不服输,于是便追着他的脚来踢,结果第一次相遇便吵了一场大架。谁想到,后来我们二人会为香港历史性赢得东亚运金牌?”

眼见哥哥获选入体院,自己却在区队被淘汰,伟豪难得没有动摇,继续寻找机会,于是主动投考沙田青年军,同队的著名球员有中甲天津权健的队长吴伟超。坚持只为等待下一个机会,后来看到流浪登报招募青年军,伟豪又去投考,希望向水准更高的球员学习。虽然比别人多走一步,伟豪最终亦赶上体院“尾班车”,当时是1996年(编按:足球项目之后被剔出体院精英项目)。

早上八时,陈伟豪到巴士站等车出铜锣湾,出席南华的早课。

赶上体院尾班车

虽然长大成人的陈伟豪认为,曾效力南华和快译通预备组的哥哥实力不及他,但始终不能否认,他在初期的足球路完全是跟随哥哥的步伐,包括在家中露台一起听球赛直播、在家门外的走廊踢波踢跌别人的地主牌等等,直到一天,哥哥拿了一张足总的暑假训练班报名表回家,伟豪二话不说便填好,每天都等待着足总回信,最后虽然如愿加入了九龙西青年军,却在训练的第四阶段被淘汰。他再三强调,自小并不突出。

身为香港队队长,小时候希望得到品牌赞助的梦想早已成真。(梁鹏威摄)
千禧年初港足最坏的时代,对陈伟豪却是最好的机会。(梁鹏威摄)

最坏的时代 最好的时机

加入体院两年之后,足球部便被剔除,精英球员四散。幸而,当时的球市尚算不错,虽然初加入东联二合的月薪只得3000元,但由于二合给予青年球员大量出场机会,计上比赛奖金和港奥队的训练费等,对一个17岁只有中二学历的小伙子来说已很不错,加上眼见比自己年长的队友朱兆基,月薪已近2万元,效力大球会南华的李思明更有近3万,令伟豪看到在足球行业发展的目标。

陈伟豪从不认为自己的事业有过什么高峰。(梁鹏威摄)

好景不常,2001年开始经济不景,快译通和二合等球会退出,很多出色的球员薪金在一季之后由几万暴跌至几千,生计不保只好转行,港足从此进入冰河时期。然而对本来月薪只得几千的陈伟豪来说,却成为了最好的时机,他这类年轻球员顿成球圈抢手货,月薪由首年的3000元加到6000元;加上低潮过后球市逐渐回温,陈伟豪于06年的球会收入已接近2万。训练和比赛以外,球员其实拥有不少空闲时间,陈伟豪亦用来读书、学英文和考地产代理牌照等等,装备自己。

伟豪形容自己是幸运的一群,因为从行业低谷起步的他,足球事业一直在进步,07年加盟班霸南华,到4年前再度“上山”至今,夺奖无数,更成为港队队长,难得的是,他虽已届33岁,但还未想过挂靴,甚至觉得自己仍有进步空间,“我从不认为自己到过事业顶峰,反而我很想证明,一个球员在任何年龄都可以进步;为什么要像多数前辈一样,30岁就要想退役的问题?”

为什么33岁便不可能继续进步?(梁鹏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