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 2018】非奥运项目列阵 部分为香港队奖牌希望

撰文: 颜铭辉
出版:更新:

奥运会与亚运会的分别相当大,除上地域之外,在项目上亦有很多不同,亚运会有些奥运没有的项目,例如香港有机会夺得奖牌的壁球及保龄球,尚有卡巴迪、藤球等冷门项目。

壁球虽然不是奥运项目,但自从1998年曼谷亚运首次加入后,就稳定地获保留为比赛项目。去届亚运,香港在壁球收获4面铜牌。(资料图片)
香港女子壁球队有欧咏芝(右起)、李嘉儿、何子乐及陈浩铃;另外男子队则有李浩贤、欧镇铭、叶梓丰及梁子轩,他们会出战男、女子个人、男团、女团共4个项目。(资料图片)
保龄球在亚运历史悠久,于1978年首次成为项目,其后一度缺席,但已经是亚运项目超过20年。今届亚运首次更改计分制并削减项目,只剩余三人赛、六人赛和优秀赛,选手们要更把握全中机会。(资料图片)
香港保龄球队今届派出6男3女出征,“5朝元老”胡兆康今届再度领军。胡兆康上届在仁川摘下个人精英赛银牌和五人赛铜牌。(资料图片)
滑翔伞今届成为亚运项目,这是首次有航空运动列入综合运动会,会产生6面金牌,包括定点个人、定点团队以及越野竞速,3项皆分设男、女子组。(资料图片)
香港会派出6名运动员参赛,分别是赵浩南(左起)、李业慈、钱明威、蔡丽贤、任智伟、王锦威。港队表示在男子越野竞速的项目力争打入三甲,而任智伟则是唯一一个代表香港参加精准定点降落的运动员。(资料图片)
扑克运动桥牌今届首次被列为亚运项目,会产生6面金牌。中国是亚洲的桥牌强国,印尼及日本的实力也很强。(KCBA Facebook)
香港今届派出9男7女共16人出战桥牌项目,有力争取奖牌。在6月举行的亚洲杯桥牌赛,香港在男子队制赛和女子混合双人赛更分别夺得了银牌。(KCBA Facebook)
中国武术自1990年起成为亚运项目,港队历届获奖无数,赢过两次金牌,他们今届的目标是“三面奖牌,一面金牌”。(香港体育学院Facebook)
香港武术队今届派出4男4女共8人参赛,分别是林闻谨(左起)、莫宛萤、许得恩、耿晓灵、沈晓榆、刘紫康、袁家蓥、梁倬熙,其中“大师姐”耿晓灵在2010年广州亚运赢过金牌。(图片来自:香港体育学院Facebook)
藤球在1990年北京亚运起就登上亚运舞台,维持至今,这项运动在东南亚相当流行,玩法与排球类似,但不是用手而是用脚,又名“脚踢的排球”。(视觉中国)
摩托艇(Jet ski)在香港较为熟悉的名字是水上电单车,今届会产生4面金牌。(视觉中国)
卡巴迪是一项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亚地区受欢迎的运动,混合了反应、摔角、短途冲刺跑等基本条件,对于香港人来说较为陌生,玩法有点像“麻鹰捉鸡仔”。(视觉中国)
在武道的项目上,除了香港队的夺牌项目中国武术外,尚有几个较冷门的外国武术项目,例如柔术(Ju Jitsu)。这个柔术并非巴西柔术,而是日本古代的传统武术。(互联网)
克拉术(Kurash)是一种古老的摔跤技术,起源于现今乌兹别克的土地上。克拉术规则禁止采取任何地板搏斗,比赛只能在站立的情况下进行。(互联网)
席拉(Pencak silat)是东南亚马来族的传统武术,流行于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汶莱、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一带。(互联网)
桑搏(Sambo,俄语:са́мбо音“森罢”)是“战斗民族”俄罗斯的国技,又称俄罗斯防身术/擒拿术。今天我们见到的桑搏,是上世纪20年代,苏联军队为提升士兵空手格斗能力所发展出的“现代桑搏”。(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