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亚运.杨文蔚】倔强的执著的细致的 感受真实的跳高女神
在别人眼中为“女神”,她却自嘲“黐黐哋线”;如每次起跳前,她总会顿一顿、想一想、自言自语、自我“残害”,哪怕跳的只是其中一课的其中一跳。
“要提腿要提腿要提腿!得嘅,系得嘅!嗯!提腿、提腿、提腿、提腿……”口出碎碎念,双拳同时握紧,恨不得打断双腿般狠狠地一下一下“殴打”皮肉,看得叫人揪心。
“啊,我想如打打双腿可令肌肉变得兴奋而会跳高一点,那打瘀都要打吧!”
这种情趣很黐线,很“杨文蔚”。
硬照摄影:张浩维
杨文蔚,23岁
我爱称“Ceci”
她在讯息内加入“🤡”的emoji,我认为与她性格很合衬
信不信由你,对于某些执著,我很著迷。例如邻家婆婆认为老火汤补身,并只在所有人喝光汤水后才肯上菜;大学教授认为口袋巾最能展现品味,他每天的左胸口袋也放下一小块方巾;杨文蔚认为自言自语、拍打大腿能提升起跳动作,所以她打,狠狠地打,每次如是,嘴唇念的大同小异:“嗯!杨文蔚你得架,可以做到架!踏好最后两步,要快啲!要提腿,系,提腿!杨文蔚,唔该你注意每一步!”
杨文蔚倒算是我身边颇执著的人,但她从来不小事化大,只是对细节有着微妙的原则,处女座得很。跟随杨文蔚训练,刚好碰上的是跳高课,当日Cecilia状态一般,助跑、起跳、碰杆、落垫,屡试屡败,然后屡败屡试,那“黐线”的自言自语重复又重复,到最后她带着一丝脾气坐下来,向我诉苦。
“好微细的问题都要找出来”
“返屋企一定睇片!睇好耐,我肯定。逐格逐格对比跳得好和差的动作,好微细的问题都要找出来。”这女生真的苛刻得很,我们愈谈愈起劲,纠结着的是“为何今天起动做不好”。节奏打乱?近期跑直线多对曲线感觉陌生?动力不够?就连是否脚趾做得不好,她通通都想过一遍。“亚运之前,我不会再喝珍珠奶茶!”杨文蔚对着男友发誓。大概是私心(或是黑心),我倒很享受观看她发脾气,是倔强的、不安的、尽善尽美的、可爱的,相比空中飞越的英姿、广告或杂志上的甜美样貌,这部分的杨文蔚最“神”,因为在抖动的身躯之上,是让心灵震撼的意志。一如所料,当晚的训练后,杨文蔚睡不着。
跳高,3次试跳要把握到一下,仅仅的一下就可以了,但残忍的是并不会有第4次试跳,我肉紧只因为机会真的不多。
我深信人类不会无故执著,邻家婆婆幼时家境清贫,难得有一口汤水到胃,她感觉珍贵;教授于英国留学时曾出席演员Patrick Stewart的讲课,那天台上的主角口袋放有方巾,教授恍然绅士模样说起话来更迷人;杨文蔚童年险入歧途,是跳高令人生重新定位,她极度珍惜于此运动的一切,所以每次起跳,都会重复提醒自己,不要浪费机会。
“不是每天都跳高,一星期只跳两次,一次完结就要等下一次,所以每课都重要,每一跳都重要;跳高,3次试跳要把握到一下,仅仅的一下就可以了,但残忍的是并不会有第4次试跳,我肉紧只因为机会真的不多。”
年初拉伤四头肌 “自己好急然后整亲”
珍惜一切,听起来陈腔滥调;准确而言,善用今天避免悔恨。然而当你此刻懊恼着、气馁着,慨叹过去难以追回,你终于自觉当日没有珍惜一切,就如此刻的她。去年12月起跳脚“拗柴”,休息一顿再去美国比赛,1月底感到大腿微微异样,但没有停下来,接连到伊朗、印尼比赛,左腿痛楚加剧,回港后终于求医,证实四头肌1至2级拉伤。受伤事小,亚运前半年受伤却事大。我说她做人“太心急”,杨文蔚笑着认同:“急啊......我真的急,也许自己未出成绩,心就更想快点做到一点成绩,自己好急,然后弄伤自己。”
休息一个月,双腿终于停下来,但杨文蔚心里焦急,对于这种“急”,她有一番见解:“这是我第一个亚运,但我现在23岁,到下一次我已是27、28岁,很大可能生涯只余下今、明两届;可以参与的机会很少很少,4年5年才一次……很想在亚运有好表现,所以我急,明吗?”作赛失败、皮肉伤患乃一时伤痛,日渐流逝、时刻倒数的光阴,才是杨文蔚(所有运动员)的真正交战。
“每个细节,我都想‘揸紧啲’”,杨文蔚经常把此话挂在口边,“夜晚不可以再食饼干、短课真的不可以发梦、要冷静点把握性要提高、我未够自律呀”,面对生活的大小细节,她不会亦不敢放松。
我问:“不怕逼得太紧吗?”
“不知道啊...... 试过被教练话太紧张,就连治疗师都说运动员霎时的状态下滑是正常情况,但有时候会想,什么的‘正常情况’有点像借口,状态下滑也许是我松懈?或者是我做得不足?有压力才可进步,但这样的想法又是否正确?我不确定。”
“出名后最想静静地比赛”
过去一年,杨文蔚的人生仿佛被放大。自以1.88米打破香港纪录后,跳高项目获尽报道,本地赛中的跳高垫旁布满记者,香港多了一名“跳高女神”,广告访问讲座浪接浪,杨文蔚成为香港田径标记之一,也于搜寻网站成为热爆本地话题人物之一。杨文蔚感恩如此的改变,但同时亦于角力中徘徊:“不是所有的背景经历也有能力感染他人,如可以,我想做更多;但成名后,最想静静地比赛,想专心跳高。”我不得不承认,“职业病”发作下,我们把杨文蔚“数字化”。但回心一想,1.81、1.83、1.88、1.90……却空洞无味。
“感觉每一场赛都有很多人关注睇我的成绩,但作为选手更该关注技术。好多记者朋友问,想跳几高?今场目标?我不常把高度挂在口边,因为我深信如何起跳、把过杆动作做好、练习态度、饮食健康,才是我该想的事。其实全世界都知我想跳到1.90米,但我讲出来就代表做到吗?”
23岁、受伤、康复、亚运,跳高一切事实毋须向谁交代;只有杨文蔚满足、察觉到一己进步之时,就是一种胜利。
然而我们给予她的体谅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