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迪】中大多元文化行动种子撒校园 香港都有卡巴迪专家
什么是卡巴迪(Kabaddi)?第3届男子世界杯结束后,认真版“麻雀捉鸡仔”又延伸一个问题,究竟香港有没有人玩卡巴迪?
把卡巴迪视作游戏的人或者有,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兼任助理教授邓伟文(Wyman)更视之为研究题材,曾赴印度、尼泊尔、英国、日本与当地人交流,更准备写一本关于卡巴迪的书,把4000年前的运动化为中文字。
卡巴迪已有4000年历史,起源众说纷纭,最有故事色彩的是古印度两大著名梵文史诗之一的《摩诃婆罗多》中,描述班度/般度族(Pandavas)与俱卢族(Kauravas)之争,黑天神(Krishna)经教晓其侄儿阿比曼奴(Abhimanyu)如何穿透卢族的七重防守(又有不同说法指阿周那Arjuna教导儿子)。故事的传奇色彩浓厚,有指教学时阿比曼奴的母亲Subhadra听到一半就睡着了,亦有指黑天神不让阿周那说下去,最后但潘达瓦王国继承人阿比曼奴穿过俱卢族(Kauravas)的七重防守,但找不到出口而丧生。
自二十年代印度把卡巴迪制度化,引入正式规例后,渐渐被印度视为代表当地文化及民族的政策,于1936年柏林奥运被列为奥运示范项目。两年后认真版“麻雀捉鸡仔”亦被列为印度全国运动会比赛项目,至1982年成为亚运示范项目,1990年成为亚运正式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讨论的是一般在亚运、印度职业联赛的卡巴迪(national Kabaddi),与比赛时单对单的旁遮普卡巴迪(Punjabi Kabaddi或circle Kabaddi)不一样。
中大多元文化行动计划推广3年
10月下旬,国际卡巴迪协会(International Kabaddi Federation,IKF)于印度举办第3届男子世界杯,主办国在决赛反胜伊朗一战,香港亦有直播,当时有香港网民问到“究竟香港有无人玩卡巴迪”?因缘际会认识了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兼任助理教授邓伟文(Wyman),原来自2014年起,卡巴迪的种子已在校园传播。中大在2014年起开展“多元文化行动计划”,把跨文化体验活动带到中学,令大众认识不同族群,卡巴迪便是其中一个拉近人与人关系的项目。
破冰游戏,岂止“Killer”、“非洲话事啤”?
曾到多国交流 漫画推动日本普及度
Wyman到过民生书院、香港道教联合会邓显纪念中学、恩主教书院、屯门厂商会蔡章阁中学等学校推广卡巴迪,他指每次找学生试玩,气氛总会很好︰“每间学校的学生都很投入,不少受访者提问都有意再玩。卡巴迪成本低,何时何地都能参与,限制不多。”
Wyman曾7次到外地交流,发现除了香港人外,卡巴迪于尼泊尔及日本的普及度皆不高︰“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找不到卡巴迪的足迹,到南部城市Pokhara才找到,更要付出车马费才有当地人示范,可算是市井运动。”于亚洲另一边的日本3次交流,令他深深感受漫画的威力︰“日本最具系统,定期一个月搞一次示范会,初时只有数个人出席,但因一本以卡巴迪为主题的漫画(灼热カバディ)推动下,后来有20至30人到场试玩,更有人远道由大阪到东京学习。”
去年底于印度阿美达巴德(Ahmedabad)举行的世界杯,Wyman飞赴现场观战,由于印度盛行兼有主场之利,全场大部分为印度人是常识,但亦有不趁热衬之辈,“有当地人问我赛例,我便向他们解说。门票便宜,加上赛会为每支球队安排啦啦队搞气氛,亦有DJ现场打碟播出耳熟能详的音乐,现场气氛不错”。赛会把赛事计算得极之精致,球员出局后必须经中线离开延长时间,令电视观众看完慢镜后比赛才重开。商业角度而言,绝对是个成功的赛事。
望在港搞卡巴迪比赛
Wyman的心愿是在香港举办一次正式的比赛,只要找到合适的场地,便有机会成事,“不少人担心卡巴迪埋身接触多容易受伤,但铺上软垫即可减低受伤机会”。其实,只要有心寻觅,足球、篮球、羽毛球以外,香港可以发掘的事可不少。
卡巴迪基本规则
场上7对7,开赛时有5名后备;上下半场各廿分钟,双方轮流派出进攻者
进攻得分条件︰
30秒内以身体接触对方后,进攻者身体任何部位接触中线,每接触一个对手获1分。Super Raid为一次攻击取得3分或以上,即连续接触多名敌将后接触中线)。
若取得分数再单脚越过额外得分区(Bonus Line),可另外多取1分, 还有在没有接触对手情况下单脚越过额外得分区(Bonus Line)都可以得到一分,但不会影令双方任何人出局或重生。
令对手全员出局可获额外两分奖励
防守方得分条件︰被对手接触后,阻止对手接触中线称为有效拦截获1分,超级拦截(Super Tackle)即防守方只有3人或以下而有效拦截,获额外1分奖励。
其他︰若30秒进攻时间内,未能接触对手或接触额外得分区便返回中线,双方都不获分数。但要留意若一方连续3次进攻未能得分,第3名进攻无效的选手将出局,每得1分可令对手一名球员出局,兼令一个队友“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