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建设郊野的方便:郊野厕所大巡礼

撰文: 野外动向 HK Discovery
出版:更新:

当你在远足途中使用郊野厕所,你有甚么感觉?肮脏?简陋?在生态更加脆弱、环境更受限制的郊野公园,游人却络绎不绝地产生污水废物,要解决人们在山野中的急需绝非易事。
香港第一个郊野公园于一九七六年开幕,两年后,当年的渔农处在郊野公园建立了第一个厕所。时至今日,香港已拥有二十四个郊野公园,当中设有厕所超过一百四十个。

以前郊野公园的厕所。(野外动向)

郊野厕所的设立原则

郊野的环境和市区十分不同,厕所的设施和标准当然也大有分别。在郊野地方,你可能会埋怨找不到厕所,但在考虑设立厕所时,也要顾及很多因素:

人流 – 在有必要的地方才设置厕所。尤其有生物污水处理设施的厕所,必须有一定使用量,才能维持污水池中的微生物含量。
化粪池厕所 – 不能够设在接近河流或集水区的地方。
吸粪处理的厕所 – 尽量近马路,方便吸粪车工作。
水厕 – 要有水管和污水管。

最早期的郊野公园厕所外貌原始,现在的郊野厕所已比从前改进不少,除了先进的污水处理,还有由全蹲厕到慢慢增加坐厕的数目,以方便长者行山人士。近年来,渔护署收到越来越多市民意见,太多和太少流动厕所都有人反映,亦有人不满冲厕水流不够强、希望有热水洗澡、自动枧液机、自动水龙头、酒精搓手液等。不过,这些要求会产生另一些环境问题,渔护署职员慨叹不少市民把在城市的期望带入郊区。其实,我们到了郊外就应该适应大自然、适应郊区的环境。

郊野厕所大巡礼

1. 欣赏原始美:旱厕、流动厕所

旱厕和流动厕所可说是最基本的厕所设施,通常在太偏远、人流少及无法接驳水管的地方使用。图中这款旱厕是约二十多年前的款式,蹲厕下是约三、四呎深的粪坑,将满时抽取粪坑污物。旱厕一般可以用上一段长时间,但如它的所在地不方便抽粪,就会封闭,再觅地建新粪坑。由于旱厕内异味很大,渔护署在购入这款厕所后还自行改装,在屋顶开了一个天窗,加强室内的照明和通风。

流动厕所虽然简陋,它对郊野环境的破坏却可能是最少。渔护署于所有郊野公园内的九十四个地点设有超过一百一十座流动厕所,它们以粪缸储存污物,每座厕所每天均清理数次,地下通常会铺上平整的石屎平台,以免翻侧。另外,为了减少郊野中的人工色彩,渔护署特别在这些厕所外面围上啡色围板,让厕所融入自然环境。

2. 一厕多用:小食亭厕所

位于北潭涌巴士站旁的厕所应该是全港最热闹的郊野厕所,此处不仅是许多远足人士的起步点或解散点,还是大型活动的热门集合地,很多人经过时都会先“光顾”一下。这座多功能厕所,特点是小食亭与厕所合为一体,也许有人会觉得很诡异,但这却是非常环保的设计,有效节省郊野地方,而且方便游人一次过满足所有需求。

北潭涌巴士站旁的厕所与小食亭合为一体。(野外动向)

3. 伤健同乐:北潭涌伤健乐园旧厕所

不少身体有障碍的人士都会到郊外放松身心,呼吸大自然空气,这座厕所就是为了照顾他们的需要而建造,更加是全港郊野公园中唯一一个专为伤健人士而设的厕所。它同样是一物二用,以传统式设计,前半是亭,后半设有四个伤健人士厕格,更附设饮水机。

这个以传统式设计,前半是亭,后半设有四个伤健人士厕格,更附设饮水机。(野外动向)

4. 先天优势:柏架山太阳能厕所、北潭凹无敌海景厕所

鲗鱼涌柏架山上的一个公厕,由于位处的地方无法接驳电力,除了依靠小型发电机外,它的顶部还安装了太阳能板,在日间吸收太阳能,供夜间作照明用途;不仅克服先天环境,也是郊野厕所的一大突破。

这座位于北潭凹的厕所,则位于人流极高的北潭路和麦径交汇点,地势甚高,为了不浪费眼前的自然美景,它的男厕使用开放式墙壁,令男厕在日间可自然采光,节省电力,如厕时还可欣赏高塘口的美丽景色。

北潭凹的厕所。(野外动向)
北潭凹的厕所。(野外动向)

5. 完善巨无霸:湾仔(南)、湾仔(西)厕所

西贡湾仔半岛的两个营地拥有偌大的翠绿草坪,是许多人的露营胜地,当然也要全港最大、厕格最多的郊野厕所才能满足露营者的需求,它们更有全港郊野公园范围内独有的淋浴设施。两者均使用设在海边、于二千年启用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是第一个使用生物污水处理的郊野厕所。以前这里使用化粪池,要定期用船抽走污物,在风浪大的日子十分不便,成本亦高,于是便改用生物污水处理。原污水会先贮存在旁边的两个大型缓冲缸,再逐少输给污水处理设施,令它无须一次过消化游人在周末带来的大量污水。这里的污水经细菌分解步骤后,会以紫外光消毒。处理过的污水每两小时会在湾仔(南)营地厕所前的明渠排放一次,再流落就近大海,因此要提醒所有露营人士,不要在该明渠取水使用!

6. 先进新屎坑:北潭涌伤健乐园新厕所

这座位于北潭涌伤健乐园的厕所,必然是郊野公园固定水厕的表表者。它外观与一般厕所无异,但它的后半部收藏了一座小型的污水处理厂,令排出来的水比以前洁净百倍!据渔护署工程师说,北潭涌厕所一向用量极高,以前此处的厕所都是使用化粪池处理污水,但经过多年不断渗出沉淀后的污水,各化粪池周围的泥土已近饱和,吸收污水的能力下降,因此决定兴建此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北潭涌数个公共厕所的污水。现场所见,经过处理的厕所污水非常清澈,会直接排入厕所旁的雨水渠,流进大海。

这座污水处理设施是全自动操作,使用生物处理方式,将氧气打入污水,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秽物,再以布满小孔的薄膜过滤细菌,并在水中加入作用比较持久的氯气,即使排放水已进入雨水渠仍能继续消毒。现时有三处郊野地区的厕所附带污水处理设施,分别在北潭涌、涌背和湾仔,另有一座将设于蕉坑。

郊野公园厕所二三事

全港海拔最高的厕所:大帽山(702米)
最偏僻厕所:嶂上旱厕(离大路约一小时步程)
最多人使用:北潭涌小食亭公厕
面积最大:湾仔(南)营地厕所

未来郊野厕所的目标

渔护署表示,郊区的厕所应以基本和实际为目标,绝不会建造豪华的郊区厕所。因此他们不会特别改进现有设施,只会作适当改善,例如改用其他物料的地砖来防止地板积水。长远来说,署方最希望尝试将污水循环再用作冲厕水,尽可能善用水资源,并保护郊野环境。

【文章转自“野外动向 HK Discovery ” ,原文:建设郊野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