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WTT糊涂帐持续受关注 2023年报仍无影 15%股份去哪儿?
中国乒乓球名将樊振东、陈梦和马龙相继退出世界排名一事,令被视为始作俑者的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orld Table Tennis, 简称:WTT)一举一动持续受关注,内地不少有识之士尝试翻开WTT“数簿”,却怎样也算不对。众人的疑问是,明明WTT旗下赛事收入财源滚滚,公布的数字却是连年亏损,中间的钱到底去了哪儿?
最新的一大焦点,是WTT至今仍未公布2023年的年报,而国际乒联(ITTF)理应100%持有WTT股权,不知何故突然有15%不见了。WTT的糊涂帐愈揭愈多,乒乓球手的不满依然未解,此时台湾乒乓球“教父”庄智渊和新加坡美女球手王歆茹亦退出世界排名。国际乒联成立工作小组调查球手相继退出世界排名的事件,不止未能平息公愤,还引来不少大陆媒体批评,一场沸扬扬的闹剧仍不知可如何“收科”。
尝试翻开ITTF与WTT数簿
球手退出世界排名争议,触发外界向WTT“查数”,想翻开这本数簿并不容易。WTT是国际乒联名下的子公司,只会由国际乒联公布包括WTT在内的综合财务状况,而国际乒联名下合共有5间子公司,3间直接跟国际乒联有关,分别名为:国际乒联亚太公司(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Asia-Pacific Ltd)、国际乒联北美(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North America)、国际乒联基金会(ITTF Foundation);2间跟WTT有关,分别名为: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私人有限公司(World Table Tennis Pte. Ltd.)、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新加坡大满贯私人有限公司(WTT Singapore Smash Pte. Ltd.)。
国际乒联亚太公司以及WTT名下两间公司均在新加坡注册,国际乒联北美在加拿大注册,国际乒联基金会在德国注册,而国际乒联本身则在瑞士成立。由于WTT不会独立公布财务状况,因此只能从国际乒联的年度报告中窥探一二,当然由于WTT主管国际乒联旗下的乒乓球赛事和商业业务,这个由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把持的机构,会是国际乒联的最主要的生财工具。
疑问1. WTT的15%股份去哪儿?
现在已经是2025年1月,国际乒联理应在2024年上半年公布的年报,目前仍未见影,也成为近日中国媒体和乒迷的一大关注点。截至目前为止,国际乒联官方网页上只留下一句:“2023年国际乒联财务报告将于2024年上半年发布”字眼,相关文件并未出现。
另一焦点是,WTT作为国际乒联的子公司,理应被100%持有,国际乒联的文件却显示只持有WTT 85%股权,质疑那消失了的15%股份在哪儿?翻查国际乒联的2022年年报,其实有提到WTT那15%股份——国际乒联财务总监米高布朗(Michael Brown)在年报中提及,“2022年第4季WTT进入一个重要时刻,历史性引入外来投资者为合作伙伴,入股15%”。他指出,引入新股东可为WTT的发展和扩充带来重大好处,也可扩阔乒乓球的生态系统,惟并未直接交待这15%股份去向。
疑问2. 乐视体育创办人入股WTT?
要翻查国际乒联2022年3月16日发布的执行委员会会议纪录,才揭开WTT同意与一间名为“World Sports Industry(Beijing)Co.Ltd.”的公司签订股东协议,这15%股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300万美元的两笔“债转股”,另一部分是总值1200万美元的“十年期训练服务”,内容被指极可能是中国乒协会派遣教练和球员带队参与的国际乒联高水平表现发展部组织的青少年训练营。
该份会议纪录并未提及新股东公司的持有人是谁,直到2024年度股东大会,国际乒联行政总裁丹顿(Steve Dainton)在工作文件上才提到一个名字——Lei Zhenjian。这个英文译音名字串法,正好跟乐视体育创办人及行政总裁雷振剑相同。乐视年前受财困退场,雷振剑是否借WTT力求东山再起,相信要留待日后观察。
刘国梁再处风口浪尖
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同时兼任国际乒联(ITTF)第一副主席和WTT理事会兼董事会主席,一人分饰三角。当樊振东、陈梦退出世界排名后,他表态“支持运动员捍卫自己权利”,直指WTT的退赛罚款规定值得商榷,身为WTT总舵手,他的说法与肩负的角色存在严重冲突和矛盾,令他连日饱受外界批评。
当获得WTT 15%股权的极有可能是雷振剑消息曝光,内地著名体育记者杜立言再爆出重磅猛料——刘国梁昔日曾与雷振剑合资做生意,成立一间名为“北京赛道餐饮管理”的有限公司,再次令刘国梁处于风口浪尖。值得留意的是,继樊振东、陈梦后亦退出世界排名的国乒36岁老将马龙,以及昔日曾效力曼城的国足名将孙继海,亦同为这间公司股东。
疑问3. 赛事理应赚大钱却连年亏损?
舆论另一关注点,是WTT各项大赛收入丰厚,国际乒联却连年出现亏损。单以去年9月至10月期间在北京上演的中国大满贯为例,单是门票收入已高达5700万人民币,加上京能集团、理想汽车等15间企业成为赛事官方赞助商,另获2500万人民币商业赞助收入,而赛事总奖金仅为1400万人民币。就算撇除成本和跟合作伙伴拆帐,盈利仍动辄以千万计。
由于国际乒联未公布2023年年报,只能暂且从2022年年报数字观察:2021年度国际乒联收入为2020万美元,2022年大增82%至3680万美元,可是两年都要蚀钱,2021年亏损390万美元,2022年在收入增加1660万美元下,仍要蚀290万美元。财务总监米高布朗对此有一番解释:“WTT成立初期已预期会出现重大亏损,这点在国际乒联股东大会已获通过”。
WTT在2019年才成立,以巨额起动成本为由出现亏损,加上不久后便遇上新冠疫情,表面上看似合情合理。问题是WTT赛事、特别是在中国主办的比赛,收入之丰厚有数得计,而在国际乒联和WTT的运作和财务状况均有欠透明度之下,难免引发“赛事明明赚大钱,公布出来的数字却是连年亏损”的负面印象,这还未计算近年愈来愈多的各大赞助商收益。
由樊振东和陈梦退出世界排名开始,事件掀起雪球效应,引发外界全方位尝试揭开WTT一幕幕神秘面纱,与刘国梁撇不清关系的背后一笔笔糊涂帐,若无公开透明交代,相信难以平息公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