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直击︱从媒体中心说起 对比两届奥运 巴黎的好只剩环保

撰文: 袁志浩
出版:更新:

服务台职员有空冲咖啡、接驳巴延误8分钟职员才醒觉,都是法式生活态度的展现。
巴黎奥运主传媒中心的优势,比起东京奥运,也许只剩下“环保”。
01体育记者袁志浩 法国巴黎直击

早有听闻法国人的慢活态度,跟香港人事事追求速度和效率大相迳庭,出发前往巴黎采访前已有心理准备,提醒自己切忌心急。未料一抵达位于巴黎西北的主媒体中心,在门口便受到“考验”——虽然在机场时已启用了奥运身份卡,也利用证件上的二维码顺通无阻地出入多个保安区,但这里的员工却指我无法通行,着我到中心旁的证件中心处理。

主媒体中心位于巴黎会议宫。(袁志浩摄)

主媒体中心的建筑是巴黎会议宫(Palais des congrès de Paris)的一部份,集音乐会场、会议、购物中心于一身。主媒体中心主要占地会议用途的部份,证件中心刚正好在购物中心内,被名店、咖啡厅、餐厅等包围。

等待处理奥运身份卡的问题。(袁志浩摄)

在义工建议下我在服务处前排队,这里有4个柜位,我前方约有10人在等候。工作人员面对各种难题,往往都不慌不忙;部份步骤中需要当局确认资料,部份职员在等待时更会走去冲咖啡。加上等候接驳巴士时,职员在原定开出时间的8分钟后,才上前问巴士是否未到、再打电话查询,令巴士迟了足足14分钟开出,更让我有所体会。

左边是东京奥运主传媒中心,右边的是巴黎奥运,前者空间感更大。

问题解决后,我终于踏入主媒体中心,可能是楼底低的原因,第一个感觉是规模细,就连同事在看照片也说,地方比起上届东京奥运“骨子”。我们主要活动范围的两层楼中,大部份位置都是临时搭建的间隔,甚至乎是无设计可言,柱上亦仅清一色挂上代表巴黎奥运紫蓝色横幅,与上届行简约风、每条柱上都挂上一幅富艺术色彩的海报形成对比。

+6

去届东京奥运在疫情下举行,由于防疫规定,主媒体中心必须具空间感让人们保持社交距离,同时因记者抵埗后首两星期按例不可随意外出,中心成为大家的“生活圈”,以解决各种生活需要。

然而今次巴黎奥运,中心更讲求工作机能,除同样设纪念品店、邮局等,而二楼全层是记者工作空间,也设多个查询摊位,其中更可凭身份卡免费换领奥运版水樽,响应今届的环保理念,但对比起如亚运等派发包含吉祥物公仔、记事簿、笔等的传媒包,媒体包明显不那么丰富,当然,往届的礼品大多也不是必需品。

凭身份卡免费换领奥运版水樽,响应环保理念。(袁志浩摄)

至于最令人羡慕的便是主媒体中心的饮食,上届设有便利店Lawson,配以两至三间餐厅,其中一间提供不同款式食物。今届法包配洋葱汤、牛扒配红酒的美梦落空,换来的是只得两间同出一辙的“Food Corner”,或工作间旁在早上11时已空空如也的小食盘。

小食盘没有小食,只剩下盘,我幻想应该是放了各种法式面包吧。(袁志浩摄)

纵然“Food Corner”如传统法式大餐一样提供三道菜——冷食沙律、主菜、甜品跟饮品,更可选法国最有名的牛角包,但主菜如鸡、鱼配饭等本属冷食,如要加热需自行“叮热”,结果记者一道冷热不均的蘑菇通粉,配上一杯可乐,盛惠18欧元(约152港元)。

左是东京奥运主媒体中心的饮食,右边的是巴黎奥运,大家又觉得哪一款比较优胜呢?(袁志浩摄)

唯一可取之处,就是够环保,不单是随餐附上的木制餐具,用餐后归还装汽水的胶杯,更可获发还2欧元(约17港元),餐厅旁也设分类垃圾袋跟指示,时刻提醒传媒,成为让人最有记忆的“亮点”。

而且这些环保方式,没有带来任何不便的感觉——木餐具可正常使用、胶杯退钱更吸引,眼见不少人都有退还,虽然赠送的水樽未必会用,但感觉起码不是强行把环保灌输在记者身上,对于曾被纸餐具“蹂躏”的朋友,也许会很羡慕。

凭单及胶杯可获退还两欧元。(袁志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