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增备用水源 珠三角「西水东济」全线通水 支撑1.7万亿GDP需求

撰文: 孙圣然
出版:更新:

广东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简称“珠三角工程”),周二(30日)上午正式全线通水,较原计划提前半年实现“西水东济”。该工程总投资约354亿元人民币,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将有逾3200万人受益。

综合陆媒报道,上午11时许,位于佛山顺德鲤鱼洲岛上的西江取水闸口缓缓升起,珠三角工程鲤鱼洲、高新沙、罗田三大泵站同步启动运转,汩汩西江水经由深埋地下的输水隧洞,流入广州高新沙、东莞罗田、深圳公明水库,标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调水工程正式通水。

珠三角工程输水线路全长113.2公里,西起西江干流佛山顺德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由一条干线、两条分干线、一条支线、三座泵站和四座调蓄水库组成,以地下深层输水隧洞形式穿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

珠三角工程于2019年5月全面开工,历时4年半的建设,较原计划提前半年建成通水。工程将输水管道布设在地下40-60米处,穿越4处高铁、8处地铁、12处高速公路、16处江河湖海,较传统明渠输水方式节约约2万亩土地。

顺德鲤鱼洲泵站。(南方+)

据介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迅速发展,珠三角东部以43%水资源支撑68%的常住人口和74%的经济总量,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逼近40%的警戒线,而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1.3%。谋划引西江之水解东江之困,是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城市群缺水难题的最佳途径。

珠三角工程通水后,将改变广州市南沙区及深圳市、东莞市单一供水格局,实现西水东济、空间均衡,大大提高供水保障率,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超3200万人受益,支撑约1.7万亿元人民币GDP用水需求,还可逐步退还东江流域生态用水,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