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进入新常态 清华学者:两国都感不舒服 但只能和平共处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5日到三藩市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应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邀请会晤,是两人相隔一年之后再次会面。今次“习拜会”正值中美关系有回暖迹象,备受舆论关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周二(28日)刊文分析,中美关系虽回不去,但也未必无限下滑,双方都不愿全面脱钩甚至军事冲突,因此进入一种新常态,两国虽都感到不舒服,但只能和平共处。

达巍表示,中美关系出现止稳情势,若两国处理得当且运气不错的话,或许明年能持续,且如果2025年,新一届美国政府还能延续当前对中战略的基调,那这种相对稳定的情势或许能延续至2025年后。故此,中美关系可能会逐渐进入一种新常态。

这种新常态是由四个逐渐浮现的共有观念支撑起来,包括中美逐渐能够比较平心静气地接受一个现实,即两国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是一个以消极面为主的关系;中美逐渐确信不希望走向全面脱钩甚至军事冲突;中美开始认识到本国力量的有限性;双方看到各自国内发展的韧性。三藩市峰会前后,中美政府逐渐建立起来的高层和工作层接触机制,则给这种新常态带来机制基础。

+1

达巍又指,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后的35年,纵然起起伏伏,但关系一直都是积极面大于消极面,合作面大于竞争面。然而过去5年,这种情况已经翻转。对于这一变化,高兴也罢、愤怒也罢,双方逐渐接受一个现实,即这是一种结构性变化,在可见的未来都很难扭转。

其它国家方面,很多不愿意在中美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即便是美国的欧洲盟友,也并不是事事都与美方完全一致。同样,美国也没办法让各种产业链离开中国,甚至转移回美国。因此达巍认为,在当前中美博弈中,只要两国战略政策得当,不太可能出现一方“速胜”而另一方“速败”的情形。两国关系虽然肯定无法回到过去,但也未必无限下滑;在这样的关系中,双方都感到某种“不舒服”,但也只能和平共处下去。

然而,达巍也强调仍难言这种新常态是否可持续,只要一次的突发危机、一连串消极互动,就可能断送这一趋势,更不用说明年美国大选将给美国、世界和中美关系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因素,故还需要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