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体育馆坍塌致3死 专家分析或与暴雪有关,预警巡查不到位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今年7月底,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有中学体育馆坍塌,造成11人死亡。未料在百余天后,11月6日,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再发生同类事故,造成3人死亡。
根据气象监测,事发当日桦南县24小时降雪量达到44毫米,打破11月降雪量纪录。县委宣传部有工作人员称,体育馆屋顶坍塌与降雪有关。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吴吉明分析,佳木斯市体育馆坍塌事故很可能与暴雪有关,这次东北暴雪夹杂积冰,一些建筑因积冰不均匀,个别点的受力会更大。同时,预警巡查不到位也可能与此次事故的发生有关。

此前报道,出事体育馆分为东西两侧,发生坍塌的区域在体育馆西侧,坍塌部分内仅有一层,上方无隔层,天花板为斜坡顶造型。

吴吉明介绍,北欧的建筑往往都是陡坡坡顶,主要是为了不让雪积累过多,有机会可以及时自行滑下。现今天气预报发达,也有明确的预警,一般而言32厘米的积雪,每平方米只有不足30公斤重,即100平方米不足3吨重。但这次东北暴雪夹杂积冰,雪冰相容更实也更重而且还会累加,每平方米重量有40公斤以上,100平方米超过4吨。一些建筑因积冰不均匀,个别点的受力更大。

吴吉明认为,下暴雪是有预警、有周期,但显而易见这些预警并没有起到作用,而建筑物的日常巡查也远远不到位,“所以环节但分有一个尽到责任,这样的事故就不会发生”。

吴吉明建议,未来的应急防灾应从“紧急避险”逐步转向“预先避险”。他指出,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件刚刚不过百天,黑龙江佳木斯又出现体育馆坍塌并造成人员伤亡。根据初步信息,本次坍塌事故与区域集中降雪相关,但连续发生的公共建筑安全事故也表明“完善城市预先避险机制”的紧迫性。

他提出,未来可进一步完善城市的“避险机制”,制定相关法规,明确灾害临近时对公众进行预先避险和疏散的权限和程序,明确预先避险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模糊空间;可以进一步完善紧急通知和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在灾害来临时,政府能及时有效地向公众发布针对性的警报和紧急通知,引导居民进行安全转移。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吴吉明。(微博@吴吉明)

当然,预先避险机制也包含与社区百姓的日常风险沟通。吴吉明以北京为例,当地有发达的网格化管理,分区域开展社区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是可行。

此外,日常巡查也非常重要,可以由安监部门主导,对可能造成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大跨空间、校园、医疗建筑等既有空间重点开展安全巡查,避免非预期载荷与结构老化给结构安全带来的威胁。

吴吉明又建议将相关工作与日常演练纳入地方政府日常工作与考核中,确保应急措施的执行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