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要求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讽英国制造最大的盗窃
近日,大英博物馆被曝约2000件馆藏文物丢失,震动世界。由于有众多国宝流至大英博物馆,这一消息亦引起中国民众关注。
今日(28日),内地官媒《环球时报》发社评,请大英博物馆将所有通过非正当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无偿地归还中国,向全世界做出归还的公开承诺,并尽快启动这项工作。
评论称,除中国文物的归还外,还支持其他曾经遭受英国劫掠的国家如印度、尼日利亚、希腊等提出文物归还诉求。
评论表示,文物大量失踪,案件持续事件长,甚至涉嫌监守自盗,让人难以置信发生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并猜测,英国警方及馆方迟迟不发布失窃文物照片与详细描述,可能意味著,大英博物馆仍未查明具体丢失多少,大概率比2000件更多。
评论指出,大英博物馆的800万件馆藏中,绝大部分都来自英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且相当部分是通过非正当渠道,甚至肮脏、罪恶的手段得来的。大英博物馆因此获得全球最大的“赃物接收者”之称,展出“盗窃所得的文化财产”。换句话说,丢失弄坏的主要是属于其他国家的文化财产。
此次文物丢失,已暴露出大英博物馆在文物管理和安全防护上的巨大漏洞,打破了“外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得到了更好的保护”的说法。
评论表示,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包括《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辽三彩罗汉像、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等极其珍贵的国宝。虽然从中国流失的过程难以追溯,但国宝大多是英国对中国的趁机劫掠盗取得来。
评论指,英国有著血腥可耻的殖民历史,却经常站在道义高点上对别国内部事务指手画脚,甚至横加干涉。建议英国在把手指向别人之前,先把自己的历史欠账给还上,主动地与曾经遭受其殖民侵害的国家联系,商讨如何尽快归还历史赃物。
评论称,大英博物馆依据英国议会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拒绝归还文物,用自己设定的法律作为拒绝履行国际道义与责任的借口,十分虚伪和滑稽。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殖民扩张历史的一个缩影,即使擦干净了文物掠夺者留下的指纹,也抹不去文物的真正归属。
评论表示,有人说,本次文物失踪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盗窃事件。但大英博物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有来路不正之嫌,更能说明什么样的盗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