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暴雨却无积水?北京故宫再现“千龙吐水”奇景 网民赞古人智慧

撰文: 范玉莹
出版:更新:

周六(22日),北京迎来主汛期首场雨,早晨时强度最大雨势出现在东城故宫,故宫再现“千龙吐水”奇景,吸引众多游客观看。据故宫官方介绍,故宫正是依靠精妙的排水系统,使得宏大的建筑群能够安然度过无数次暴雨侵袭而无积水。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7月22日早晨,北京主汛期继续落雨,早晨最大雨势出现在东城故宫,8时-9时达50.4毫米/小时。与此同时,故宫再现“千龙吐水”奇景:

北京故宫“千龙吐水”奇景(示意图)
北京故宫“千龙吐水”奇景(示意图)

据故宫博物院微信公号介绍,故宫拥有设计精妙的排水系统。屋顶凸起的筒瓦与凹陷的板瓦组成排水通道——瓦垄。雨水可顺著瓦垄留下,汇聚在屋簷滴水处,再流至地面。大小殿宇中,无论是歇山顶、硬山顶,抑或攒尖、盔顶式,各类屋顶的设计都遵循屋脊高、坡度陡的特点,以便迅速排水。宫墙内侧的殿簷积水,可顺著排水口排出墙外。大殿台基的上千个“螭首”,也尽责地将积水“吐”至地面,再沿著地面的钱眼、沟槽漏入下水道,最终全部排入内金水河,完成一次流动循环。

+6

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马建农受访时表示,对于紫禁城这样的古代最高等级建筑,建造之初工匠就考虑到了排水问题,“所有基座台面一致地向外侧稍微倾斜。这种倾斜并不是我们肉眼能看见的,另外这排水道不光从地面上往下排,它还埋设了相应的暗沟,以此更好地解决排水问题。”他同时表示,将排水和建筑美学有机结合所诞生的“千龙吐水”奇景,体现了古人讲究实用和美学融为一体的建筑设计理念。

马建农解释,整个紫禁城的排水系统有完整规划,“它实际上是把紫禁城的观赏用水,甚至把部分生活用水和污水排放,以及雨水排放,用紫禁城里的水系整体运用起来,形成一个很完备、很系统的给排水系统,这是我觉得古人很了不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