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莫高窟60年 樊锦诗获小行星命名 再捐千万用于敦煌研究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今日(10日)在敦煌举行,会上正式命名编号381323小行星为“樊锦诗星”。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樊锦诗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发布的公报显示,樊锦诗为中国石窟考古与保护作出重大贡献,构建了“数字敦煌”和综合保护体系,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范例。

继向北京大学捐资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后,樊锦诗再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用于敦煌文物事业发展和急需人才培养。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381323”可解读为:38年出生的江南女子,1辈子用心守护敦煌石窟,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担任敦煌研究院第3任院长,横跨自然与人文科学2大领域,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3个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樊锦诗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曾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到敦煌研究院工作至今。60年间,她全身心投入敦煌文物保护事业,走遍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看遍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守望著莫高窟里的历史沧桑、文化纷繁。

60年间,樊锦诗全身心投入敦煌文物保护事业,走遍莫高窟大大小小的洞窟,看遍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微博@新华社)

樊锦诗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管理工作当成终身事业。1987年,莫高窟被批准列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申报材料全由樊锦诗手写。在她的推动下,一系列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出台。

为了让敦煌石窟的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樊锦诗又带领团队建立起系统的“数字敦煌”资源库,让敦煌文化与艺术真正地走出洞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