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从1千万辆到2千万仅用17个月 官媒:跑出“中国速度”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7月3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在广州举行。一辆造型华美的新能源汽车从广汽埃安整车下线区缓缓开出,标志著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达到2000万辆。周六(8日),央视新闻发表评论文章,回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表示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意味著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1000万辆到2000万辆,中国仅用了17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跑出‘中国速度’”。

文章指,中国新能源汽车达成第一个1000万辆,用了15年;完成第二个1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产量越来越多,用时越来越短”,这背后是政策和市场双重支撑,也是技术和体系共同“加持”。

4月12日,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广东考察时,到访了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汽集团董事长随后表示,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是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事。未来广汽将推动自主创新“强链”,自主掌握电池、电机、电控“三电”和智能网联核心技术;推动芯片国产化“稳链”,全力落实“攀登计划”等。

而早在2014年,习近平到上海考察期间,就到上汽动力总成实验室了解新能源汽车开发情况,并指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能不能占领制高点,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汽车行业竞争的焦点;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2020年7月,习近平到吉林考察时,在一汽集团表示,国际上汽车制造业竞争很激烈,信息化、智能化等趋势不断发展,对中国而言有危有机,危中有机,强调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文章认为可总结为:抢抓“换道超车”的纯电驱动发展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政府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标准体系、财税政策等方面引导。

以政策支持为例,近年各部门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政策措施,措施之密、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让人赞叹不已。加上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三部门不久前发布公告称,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延长4年,对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以及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都有积极意义。另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早前发文,称出台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乡村振兴。

不过文章也提到,新能源汽车难免出现“成长的烦恼”,当中,不少车主害怕开车上高速公路,担心充电桩布局过少,高峰时一桩难求,导致出得了城、回不了家,下得了乡、充不了电。增程式电动车的热销,是因其电池组可由地面充电桩或车载充电器充电,发动机可采用燃油型或燃气型,而这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如何提升续航能力这一现实命题。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早前亦坦言,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支撑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应对解决。

文章指唯有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才能更好助力新能源汽车驶向更辽阔的未来。(央视新闻)

文章进一步表示,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大、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但是,这不是终点”。唯有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才能更好助力新能源汽车驶向更辽阔的未来。以新能源汽车下乡为例,解决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并推广“临近车位共享”、“社区分时共享”、“多车一桩”等共享模式,便是当务之急。

文章又认为一些新能源车企不再“卷价格”,而是强调品价比,追求更硬核的技术,就值得称道。紧盯技术进步,革新商业模式,新能源车企不仅能够提高盈利能力,还能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中更有竞争力,更有话语权。

文章最后指出,汽车是最能体现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一路领先,在“三电”领域实现突破是重要因素。为此,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等生产电池的厂家有责任实现更大突破,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突围注入更澎湃动力。当前,新能源汽车百舸争流,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比作“上半场”,将智能网联汽车比作“下半场”,那么中国汽车行业的“上半场”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决定胜负还在“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