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两千年!河南考古发现中国迄今最古老粽子 里面包的是什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葬内发现大量圆形植物包裹。研究发现,包裹外部为槲叶,内部为水稻、黍等粮食,这些槲叶粮食包裹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粽子。
据介绍,随著包裹一同出土的还有少量树枝,考古人员推测这些植物包裹几个为一组,串在或系在树枝上。考古人员通过体视显微镜分析发现,40个完整包裹内有39个里面装的是没有脱壳、没有煮过的稻谷,另外1个装的是黍。
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发掘现场负责人武志江介绍,八号墓是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墓葬,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东,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椁室中后室的木案上,发现了大量用叶子包著的圆形包裹。
武志江表示,由于八号墓所处位置地下水位较高,墓室整体被地下水浸泡,形成特殊的埋藏环境,这为墓葬中文物的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圆形包裹千年未腐。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植物与寄生物考古实验室主任蓝万里透露,“完整的圆形包裹有40个,还有很多破损散落在椁室底部,这些包裹都由宽大的植物叶子层层包著,由麻绳或者茎秆捆扎,呈现厚圆饼状。”蓝万里表示,通过测量,包裹的直径约10至15厘米,厚3至5厘米。
“为了判断包裹这些稻谷和黍的植物叶子,我们找来同种类现生叶子进行比对,通过拼合各个部分的残片,根据叶形、叶缘、尺寸、叶脉形态等特征,最后判断圆形包裹外的植物叶子是槲叶”,蓝万里说,槲叶是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子,现在豫西一带依旧流传著食用槲叶粽子的习俗,也叫槲包。
“楚国槲叶包,如今端午粽。先民们的饮食痕迹,以文物为载体,跨越千年,见证著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蓝万里说。
此前,2022年据陆媒报道,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博物馆内收藏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实物粽子。南陵县文物所副所长姚耘介绍,这个价值不菲的实物粽子,距今至少有900年,是考古学家在南陵县弋江镇铁拐村发现的。